近日,网络文学作者孙先生通过社交平台呼吁维权,称自己写了200多章的小说在某盗版网站上被改了个名字,还续写至了1369章,但他自己并未动笔。(7月19日光明网)
原创未出手,盗版已千章。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盗版侵权现象也轮番上演。数据显示,五年内中国网络文学盗版侵权损失达300多亿元,80%以上的作家遭遇过侵权盗版事件。盗版泛滥、侵权频生,极大挫伤了原创作者的创作热情。蠹众木折,隙大墙坏。劣币驱逐良币,终归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是网络文学盗版肆虐的“助推器”。一方面,文字作品盗窃的技术门槛较低、行为相对隐蔽。盗版平台可以通过OCR、爬虫等技术批量获取原创作品,而一些剽窃者也可以通过洗稿、融梗等方式快速生成内容,加之AI等技术更新迭代,着实为网文盗版侵权打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维权挑战难度较大。平台投诉、民事诉讼等维权途径虽然相对成熟,但也可能存在平台推诿拖延、侵权认定困难、维权周期较长等难点,这常常使得打击盗版侵权行为沦为“打地鼠”游戏。
清除网络文学之蠹蛀,必须要塞其弊源、及时止损。搜索引擎、应用市场和盗版平台一直是网文盗版的主要途径,对此,不妨加大治理力度,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严格把关网文传播渠道,祛除盗版侵权孳生的土壤,保护网文的原创生态。与此同时,聚合司法、行政、科技等保护力量,开启“技术反盗”模式。比如, 2022年5月,网文领域首个诉前禁令正式实施,法院支持诉前行为保全。这为作品提供了及时止损、便捷维权的保障,也为版权保护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如果说网络文学是座富矿,那么版权保护则是“掘金器”。打击盗版侵权行为,推动网络文学走向正版化道路,才能真正赋予知识以尊重、赋予创作者以尊严,挖掘出网络文学的矿藏价值。 (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