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7月19日新华社)
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提出要通过增强工作的互动性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近期召开了相关企业座谈会。多部委“一把手”出席,面对面、心贴心地倾听企业诉求、为企业解忧纾困,释放出助力民营企业稳健发展的强烈信号。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4月初,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突破5000万户。截至5月底,这一数据已达5092.76万户,较2012年底(1085.7万户)增长3.7倍。民营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由79.4%提升至92.4%,不仅为吸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现双向沟通、双向奔赴,目的就在于让各项政策措施更加契合实际,更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问计于企,方使政策更精准有力。现在,民营企业处在转型发展“窗口期”。有的民营企业还未翻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降本增效需求仍然突出,需要更精准的政策支持。近期的几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中,邀请的企业包括设备制造、钢铁冶炼、纺织服装、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兼顾大、中、小型不同规模,覆盖东、中、西部不同地区。问策的门开得越大,研究制定的政策就越有时效性、针对性。只要坚持用“加法”惠企增效,用“减法”降本减负,用“乘法”引领转型升级,就能助力民营企业轻装前行、大胆发展。
开门纳谏,方能有效激发创新动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新业态不断涌现。“通过技术突破形成行业良性竞争局面,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而不是简单追求数量与规模的扩张。”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心里话,道出了对挺进“四新”赛道(“四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期待。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占新设民营企业的57.1%,发展势头正强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对创新型、科技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等多项具体举措。开门纳谏有助于落实落细各项举措,促使其持续发力见效,帮助民营企业不断提升内生动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生态。
好制度需要长期坚持、不断优化。期待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作用得到持续发挥,为有的放矢解决发展痛点难点堵点贡献智慧和良策,来进一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推动发展。
(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