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花式”纳凉

  脍炙人口的“心静自然凉”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身自凉。”其实,古人的消暑妙招很多,不妨一起去纳个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纳凉》,说的是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唐代徐凝“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一诗里描述的意境,在农村太常见了,村庄处处绿树成荫,小孩子顶着烈日玩耍,玩累了便寻一处茂密树木下避暑,惬意地听着知了的叫声,有风吹过,带着泥土芳香的气息,儿时不懂慵懒惬意,只知道微风一吹,送来阵阵清凉,很是舒服,恨不得席地而睡。

  古人纳凉离不开扇子。若是没有自然风,那必须要用“人力风”,唐代诗人钱起《避暑纳凉》中提到“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躺在椅子上轻摇蒲扇,当真是一幅夏日慵懒画面。20世纪90年代前,几乎每家都有好几把大蒲扇,每到夏天的傍晚,大人们手摇蒲扇,三三两两蹲坐在大门前,开始唠些东家长西家短,孩子们则在门前场地嬉戏打闹,跑热了便去拿大人手中的扇子,毫不讲究摇扇的姿势跟速度,怎么扇着风大过瘾怎么来。

  古人还有一种“消暑利器”沿用至今。北宋词人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提到了对冰镇食品的喜爱:“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农村的水井,就是最好的天然“冰箱”,把西瓜放在井口吊着,或者用井水冰着,就是大名鼎鼎的冰镇西瓜。童年的时候,我与哥哥每天就期待着傍晚时分,捞出西瓜,刀一碰便脆裂开了,香甜味立马扑向鼻尖,等吃到嘴里,冰凉感一下冲散了身上的热气,那满足感不必多说,这也是我儿时最期待夏日的理由,如今想想古时的“浮瓜沉李”描述的不正是这番场景吗?

  “竹床藤簟晚凉天,卧看星河小院偏”出自明代瞿佑《夏晚纳凉》。说起凉席,那是儿时的夏日独特记忆。家里太热,就把凉床搬到打麦场上,奶奶慢慢摇着扇子,给我们驱赶蚊虫,在没有蚊帐和驱蚊液的情况下,睡在露天之中、星空之下,黑漆漆的夜空里几颗星星忽闪忽闪,耳边传来一声声毫无章法的蛙叫声,虽然天黑夜深,但躺在凉床上,抱着奶奶的胳膊便觉得心安,似乎刚合上眼,耳边就传来奶奶的催促声,竟已到天明。

  睡眼惺忪间,抱着胳膊来回搓,感觉浑身凉飕飕,原来夏天的夜晚会这么凉,一时不知是夏还是秋。而奶奶的蒲扇被丢在凉床上,昨夜的星河也不知去向。

  (阮丽娟)

 
     标题导航
暑期街舞热 行家来教路~~~
广话“一年一名著”又来了~~~
~~~
~~~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第A4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5版:要闻
   第A6版:都市新闻
   第A7版:文娱·闲情
   第A8版:体育
初学者别急选舞种
话剧《牛虻》昨日开演
遥想李白的朋友圈
“花式”纳凉
活井
名家名句
荷韵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