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蚕丝被、真丝服装……但这些蚕丝制品在走入消费者生活前,还是一粒粒蚕茧。从茧到丝再到绸,如何让中国的蚕茧做出最好的丝绸?凭感觉判断自然不行,需要一把测量“标尺”。
80后广州青年罗峻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茧丝公证检验数据帮助企业提高生丝等级。多年来,他与蚕农、茧站、丝厂、绸厂紧密联系,关注并解决每个环节的技术难题,在丰富的经验积累上,带头建立了广州首家茧丝实验室,并参与修制定国家标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图由受访者提供
为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2013年,罗峻回到广州,进入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工作,如今是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检验二部部长、广东省桑蚕公检的技术负责人。
广东是我国传统桑蚕产区,但桑蚕检验工作起步较晚。为切实履行茧丝质量监管的职责,同时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茧丝质量监管和广东省茧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检测技术支撑,广州纤检院于2019年7月起启动桑蚕干茧检验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检验二部部长,罗峻负责实验室筹建的主要工作,并深入粤西北等地开展非棉公证检验任务。
经过罗峻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茧丝实验室于2020年9月9日获相关资质认定证书,取得四项标准的相关检测资质,覆盖茧丝检验的全部主要参数。当年10月,经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的验收评审,并于2021年起承担广东辖区内桑蚕干茧及生丝的公证检验工作。由此,桑蚕干茧及生丝公证检验实验室(广州),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桑蚕干茧及生丝实验室正式建立,填补了广东茧丝公检空白。
从茧丝实验室成立开始,罗峻带领技术团队,克服疫情和天灾等影响,多次认真完成中央财政下达的非棉公证检验任务,出具的干茧公检证书不仅作为广东省茧丝企业内部工艺改进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资料,同时也为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如今,生丝公检证书已开始作为交易双方结算的凭证和参考依据,以及出入库的质量条件。入库的桑蚕干茧及出库的生丝通过公证检验后,体现了按质论价、公平交易的交易模式,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罗峻还多次前往粤东西北桑蚕干茧生产企业开展鲜茧状况调研,为广东省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一粒小蚕茧制定“金标准”
“鲜茧放置7天左右,蚕蛹可能就会咬破蚕茧化茧成蝶,无法再进行缫丝。”罗峻告诉记者,以前的许多做法是高温烘干鲜茧,可以将保存期延长至一年左右。但是这样做能耗高、污染大。如今,行业里开始转型用鲜茧缫丝,即不用烘干直接去抽丝或者做后续的工艺加工。
不过,目前鲜茧缫丝的行业标准尚未制定出来。罗峻便正参与制定桑蚕鲜茧的国家标准。“鲜茧检验标准化以后,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这个行业。”他说。
在立足于单位检验检测职能的基础上,罗峻在新材料的制备开发、纺织相关检测新方法及仪器的开发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出色成果,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件,以第一起草人完成国家标准GB/T 37631-2019《化学纤维热分解温度试验方法》,以主要起草人完成国家标准GB/T 37836-2019《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复合材料空气过滤板》,以第五起草人完成国家标准《桑蚕鲜茧分级茧层量法》的修订。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为,国家标准《桑蚕鲜茧分级茧层量法》首次将全茧量与传统的茧克量、茧层率相耩合,大幅提高标准的应用地域与范围,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此外,罗峻还主导了行业标准《纺织品甲醛去除效率试验方法光催化法》《机织服装植物染质量技术要求》等制订工作,有效推动了相关产品的质量提升。2019年4月,罗峻获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称号。2022年,他荣获“广东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对于科研人来说,第一要素是基础要打牢,了解清楚相关的科学原理以后再去开展科研才会事半功倍。”对于青年科研人才,罗峻也经常带动指导他们参与实验。在他看来,青年“纤检人”要多跟前辈学习在相关领域的经验,高效完成科研工作,更快将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之中。
这就是罗峻,一位勇担当敢作为,爱钻研技术强,深耕检验一线,为市场质量监管、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纤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