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嘉敏 通讯员霍嘉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嘉敏、陈枫
作为全省制造业的中流砥柱,佛山拥有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在这背后,320多万产业工人为佛山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用工荒”和“技工荒”仍是困扰佛山制造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昨日,2023年第二季度佛山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会议在首批佛山市产改试点单位之一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会上发布了全市产改工作调研报告,并通报了今年上半年全市产改工作推进情况。
调研:制造业人才短缺,结构问题突出
目前,佛山拥有产业工人320多万人(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人才123万人,高技能人才37万人,技能人才占产业工人38.4%,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30%。整体看,佛山仍存在产业工人队伍技能人才总量供给不足、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能力不高、“高精尖”技术人才储备薄弱等短板。
会上发布的题为《适应佛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研究》的全市产改工作调研报告指出,当前产业工人的现实社会地位和待遇并不高,导致人们不愿意当工人。在这项基于1.1万人的调研问卷中,接受调研的人以中青年为主,集中在制造业,工龄较长,超时工作普遍,收入集中在4000元-6000元。当前他们最关注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活成本上升、子女教育和看病难看病贵。另据数据显示,2022年,佛山制造业人力工资指导价中位数为5667元/月,属于中等水平。
报告还指出,随着佛山产业的发展、调整和转型,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新生力量。但是,原有支柱和新生力量均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进入适应佛山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工人角色。当前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往往跟不上产业新技术新发展新业态的要求,出现“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的新情况。
如果说制造业是佛山安身立命之根本,建设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就是佛山抢占产业高点、加快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的关键要素。自2017年《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产改工作逐步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佛山的产改工作格局也正不断健全,佛山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步伐加速推进。
改革:探索六种模式,为工人幸福加码
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佛山企业呈现了六种效果突出、值得推广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模式,比如以树立劳模榜样和培养工匠人才为标杆、以现代学徒制为轴、以劳动技能竞赛和健全激励机制为抓手等。
作为首批佛山市产改试点单位,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富公司”)是以劳动技能竞赛和健全激励机制为抓手进行产改的典型代表。在会上交流发言环节中,该公司介绍道,目前公司有约300名产业工人,近年来以完善劳动技能竞赛体系为切入点,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健全技能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岗位大练兵,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目前公司培养了12名技师、166名高级工,中级工以上占98%,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2009年本科毕业进入公司后,我从司炉岗位一直做到了运行工程师。”高富公司沥青车间班组运行工程师黄靖坚回忆道,最初因专业对口而入行,而薪酬待遇和晋升渠道则让他留了下来。据悉,高富公司持续提升一线操作人员薪酬与高技能人才待遇,对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产业工人每月分别给予100元、150元、500元的技能人才津贴,有效稳定了职工队伍。在“看得见”的职业发展通道指引下,黄靖坚通过技能培训成了高级工,已在高明买房安家,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实现了人生的“小目标”。
深化:聚焦技能提升,壮大人才队伍
今年上半年,佛山产改工作紧扣改革重点任务,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改革效应不断显现。
其中,在提升技术技能素质方面,佛山市人社局深入实施佛山市职业技能升级行动,今年1-5月组织开展“广东技工”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58万人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397人次,开展“南粤家政”培训4171人次,累计发放培训补贴4153.81万元。
佛山市教育局推进中高职贯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针对佛山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优化中高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层次,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
佛山市总工会计划今年投入约7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开展全市职工优秀发明创新大赛、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线职工“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补贴、职工技能晋级补贴及创建一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让更多职工有机会技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