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反常就业不宜成常态

  近日,一则“上海交大医学博士应聘中学保健员”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年公开招聘一位卫生保健员,经过层层选拔,一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成功上岸”,进入公示阶段。有网友感慨现在找工作不易,也有人称赞这是“明智之选”。(7月3日澎湃新闻)

  医学博士应聘中学卫生保健员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博士应聘城管、小学教师一样,都是因为博士与工作岗位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在一般人眼中,博士更应该从事难度更大、就业门槛更高的学术性工作,应聘中学卫生保健员这一岗位,难免让人产生大材小用之感。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只有选择与个人能力最匹配的工作方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求职往往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的稳定性、薪资待遇、地域等。要做到精准匹配所有需求几乎不太可能,许多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对这位医学博士来说,能落户上海本就相当不容易了,基于现实考量,他选择卫生保健员这一岗位,本无可厚非。何况,工作本无高低贵贱之分,许多高学历人才在基层岗位上,也同样有所作为,活出了精彩的人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个人选择值得尊重,但时不时爆出的高学历人才“低配”的个案,却值得引起重视。《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7期刊发的《博士就业去向与择业心态——基于两次全国调查的对比分析》一文中,基于2017年与2021年两次全国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博士毕业生进入学术部门的比例整体上有所下降,其就业满意度也出现下降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与博士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关。博士的培养周期很长,博士毕业生大多偏好有发展前景的稳定性工作,但作为吸纳博士就业的主力,越来越多的大学推行非升即走的长聘制度,也降低了学术职业的稳定性与预期,让不少博士毕业生主动放弃了学术性岗位,做出看似“人往低处走”的不合理选择。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当然应该鼓励高端人才在更高层次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如何做好“供需平衡”,提高高学历人才的就业质量,也值得深思。  (谭敏)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4版:评论
   第A5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告别圈地惯性 打开文旅格局
审批流程换挡,城中村改造提速
个人信息岂容盗取
“撑伞一课”启示如何历练成才
反常就业不宜成常态
莫让“幽灵外卖”在线游荡
“村超”出圈,打好民俗文旅牌
奇葩招聘伤人终伤企
别把“技能交换”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