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州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广东粤剧名家在舞台上演出(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州广大干部群众当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推动广州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朱海仁:

  在运作一座纪念馆时,我们要坚持传承发展理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林蓝:

  作为美术工作者,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积极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书写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湾区新章。

  董敏:

  未来,我们将把广州市文化馆打造成更能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场所,奋力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开花、结出硕果。

  李民涌:

  我们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文化实力,把工作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全力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吴凌云:

  作为博物馆人,要立足本职工作,立足精细化管理,做好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

  王平:

  我们将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观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际级艺术殿堂,为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花利红:

  粤剧是中华戏曲库中的“南国红豆”,推动粤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粤剧人的职责和使命。

  张鹂: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持续发力,以纪实影像为载体,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长朱海仁:

  深入研究 构建纪念馆红色资源体系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让我备感振奋。”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长朱海仁表示,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需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朱海仁结合工作经验表示,在运作一座纪念馆时,我们要坚持传承发展理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要加强研究阐释,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和保障。

  朱海仁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首先,我们要以精细化管理、高品质运行为导向,以高品质的陈列展览、高品质的团队讲解、高品质的场馆环境,提升参观仪式感、体验感,把纪念馆打造成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主阵地。第二,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的作用。重点打造“点燃理想之光”青少年教育品牌、“奋进信仰之路”党员群众教育品牌,加强馆校共建、社会共建,多元化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第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以新概念、新技术、新形式为导向,面向社会,走向社会,扩大红色文化辐射面,以红色资源开发剧本游、广播剧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开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B站等多种宣传平台。以“纪念馆+交通”等概念,让红色文化宣传进入城市生活视野。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

  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让她在未来的工作中有了更多前进的动力。

  在林蓝看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今天,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下,我们应再思新起点,再建新目标——如何与时代同步,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使之具有时代性;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具有继承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创作、我们的工作如何让中国的人民大众真正认识到中国美术与中国文化真正的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使之具有人民性——“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当代中国美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林蓝坚定地说。

  林蓝表示:“置身新时代,迈进新征程,作为美术工作者,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自强的文化创造,积极探索以 ‘大作’‘大家’‘大展’‘大馆’四大工程建设推动广东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书写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湾区新章。”

  “未来,我们将组织实施‘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时代命题和重大主题开展美术创作,聚焦改革发展、讴歌时代辉煌,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新时代、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林蓝说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

  广州市文化馆馆长董敏:

  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文化乐园、美育学校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奋力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州市文化馆馆长董敏表示,接下来将学思践悟笃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规律性认识。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文化馆。这座岭南园林式文化馆既是新的文化地标,更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文化乐园、美育学校。近日发布的《广州市文化馆高品质发展规划(2023-2025年)》紧紧围绕广州市文化馆机构职能,聚焦新型文化综合体建设,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引领文化服务与文化消费的新潮流,展现新时代文化新形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董敏表示,新馆以“国际一流、国内标杆、湾区核心”为发展目标,突出全民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功能,以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将成为群众品质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岭南文化传播展示的新窗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地标、辐射大湾区的文化新高地。“未来,我们将把广州市文化馆打造成更能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场所,奋力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开花、结出硕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

  南越王博物院院长李民涌:

  全力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令我们倍感鼓舞。”南越王博物院院长李民涌说着,回忆起40年前,也是一个酷热的夏天,象岗山上机器轰鸣,一座座建筑正准备拔地而起……彼时,机器轰鸣戛然而止,随后考古专家齐聚象岗山,这就是南越文王墓的发现。

  南越文王墓出土了1万余件珍贵文物,实证了史书所载的南越国历史。随后,一座建在考古发现原址上的博物馆拔地而起,1988年综合陈列楼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随着主体陈列楼的落成,博物馆全面建成揭幕;全面开放后的30年间,博物馆在藏品、展览、教育等方面稳步前进,全面发展。

  这处重要考古遗址发现发掘至今已40年,历久弥新,蓄势待发。在今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期间,筹建已久的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将于6月9日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南越国相关研究将继续深入,同时公众也能在南越王博物院获得更深度的体验。

  李民涌表示,接下来将在工作中展现考古人和文博工作者锐意进取、奋楫笃行,致力于守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精神。“我们还将一方面推进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合开展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协同、利用大湾区藏品、展览、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共谋未来区域文化交流项目。我们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文化实力,把工作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全力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

  从文物中找寻传承与创新的中国智慧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人深思,作为博物馆人,要立足本职工作,立足精细化管理,做好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

  “我们最近推出了‘守正 创新——文物里的广州智慧’展,我们希望大家通过文物去思考,什么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传承与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们一方面要有开放的心态,学习外来文明中的优秀成分;一方面更要自强,让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吴凌云表示。

  最近,广州博物馆在广州市文广旅局的支持下,协同兄弟单位一道推进新的广州文物志的编纂工作。这是在之前广州文物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成果总结。过去20年来,广州在文化遗产的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文化遗产的公众认同等方面,都取得了足堪自豪的成果。“据第三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数据,我们登记的可移动文物数量超过17万件套,而实际的数量当远不止于此。面对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之进行整理、挖掘、解读是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情。”吴凌云表示。

  据了解,现在广州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70多家,博物馆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在发生着变化,吴凌云希望能在这部书中,将这些最新的发展呈现出来。“这是一项非常庞大辛苦的工作,需要的是责任担当,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博事业留下第一手的珍贵记录。”吴凌云表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王平:

  踔厉奋发 高质量完成新馆开放工作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王平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据了解,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建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成为广州人民翘首期盼的一座文化新地标,也是广州的一件文化盛事。经过近十年扎实、有力的推进,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新馆建筑即将落成。“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将锚定目标,心无旁骛,咬紧牙关,以‘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为目标,认真做好新馆开馆工作,书写广州艺术博物院新的华章。”王平表示。

  在未来的工作中,王平表示他们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在高质量收藏上下功夫。要继续完善岭南画派和中国古代书画收藏体系,开创性地建立收藏现当代著作力作体系。其次,在高水平利用上下功夫。坚持“典藏活化”,以高水平学术研究为基础,充分利用藏品策划各种主题突出、脉络清晰、深受观众喜爱的展览。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发挥美术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作用。

  “我们将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观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际级艺术殿堂,为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王平说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花利红:

  让粤剧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开创新时代文化辉煌指明了方向。”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花利红表示,“粤剧是中华戏曲库中的‘南国红豆’,推动粤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粤剧人的职责和使命。”

  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今年1月广州粤剧院新址启动试运营。新址将打造成振兴粤剧发展基地、全国戏曲交流演艺中心和世界粤剧文化交流中心。自试运营以来,新址接连举办了第八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声乐展演、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演出、名家周末大舞台惠民演出等多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社会反响热烈。下一步,广州将集聚资源,推动更多高规格的戏剧活动和文艺盛会落户广州粤剧院新址,助力广州打造国际演艺中心。

  在刚刚过去的5月,广州粤剧院演员李嘉宜凭借在粤剧《文成公主》中的出色表现,成功摘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广州粤剧院第10位梅花奖演员。“接下来,我院将继续在艺术创作方面挖掘经典、培养青年人才、精心创作,孵化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力作。”花利红踌躇满志地表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素芹 通讯员巫金梅)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张鹂:

  以多元形式保护传承民间文化艺术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备受鼓舞。”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张鹂表示,近十年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征片数量、征片质量、覆盖国家范围方面高速增长。同时,通过搭建国际融资、制作、发行的产业平台,推动“中国故事”纪实影像国际作品的全面繁荣,让满载中国好故事的纪录片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近日,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向全球发起征片。“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持续发力,以纪实影像为载体,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此外,张鹂作为民间艺术短视频征集的发起人,致力于以年轻人喜欢的传播形式,挖掘、推介、传承民间手工艺艺术。还将与广州本土年轻的数字创意团队合作,在元宇宙平台上搭建山海经主题的元宇宙美术馆。开发AR实验剧场,通过AR技术,将遥远的远古神话“活化”到人们身边,在数字世界中,让公众一同参与共构多维、精彩的中国传统神话世界。

  “我们希望透过多元丰富的艺术方式,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保留下来,并更好地进行传承。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张鹂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岸)

 
     标题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州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5版:聚焦2023年高考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视觉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文娱·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