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广州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彰显生物多样性魅力

黄岚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海珠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在提升。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打造全国唯一一个地处超大城市中轴线上的国家湿地公园,到建设承担保护生物多样性重任的华南国家植物园,近年来,广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国生物多样性魅力。

  广州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主题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让群众以身临其境、耳濡目染的形式,了解生物多样性知识,从而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宣传。

  广州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科普教育方法和思路,为提升公众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作贡献,推动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促共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通讯员万珺、谢惠强、李碧秋、谭如冰

  在5月22日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期间,我市南沙湿地、海珠湿地、华南国家植物园均开展精彩纷呈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其中。

  在海珠湿地夜观活动中,小朋友们跟随自然导师打开五感,与各种有趣的湿地小精灵进行互动,与它们建立情感连接,体验自然之美。这个过程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南沙科普游——走进湿地”活动也邀请了专业自然老师带大家开展听声辨鸟、观鸟、观察植物等活动,探索南沙湿地的自然生态。

  此外,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保护区则紧密结合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开展了“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科普实践活动,让参加者了解鼎湖山的生物多样性。

  海珠湿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重要湿地

  2023年2月2日,在世界湿地日中国主会场上,国家林草局公布了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等18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海珠湿地在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期间开展四大公益科普活动,包括科学探秘夜观、生态科普导赏、科普馆科技体验和雁来栖定点观鸟,旨在更好地向群众科普湿地知识,让公众深入了解湿地生态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

  海珠湿地位于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上,其内几十条纵横交错的河涌直通珠江,湿地分布有丰富的鱼类,为水鸟提供了合适的觅食环境。回顾过去十年,从探索性提出“只征不转”政策,到通过立法开展永久性保护,再到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海珠湿地不仅成为多样生物的美好栖息地,而且变为汇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生态空间。截至2022年5月,海珠湿地分布有植物835种, 鸟类从72种增加到187种,昆虫提升至536种,鱼类60种,是粤港澳鸟类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

  “海珠斯萤叶甲”和“海珠珐轴甲”,都是近两年在海珠湿地发现的世界新物种,通过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恢复雨水花园、生物沟等水敏性小微湿地,海珠湿地形成多样化湿地生态系统,推动物种多样性指数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1月,随着湿地率达到79.4%,海珠湿地鸟类种数从72种增加到190种,是原来的2.6倍,昆虫种类从66种增加到738种,鱼类从36种增加到64种。

  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水果满枝……近年来,海珠湿地作为我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湿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超大城市中所发挥的生态价值益发凸显。

  南沙湿地:打造大湾区人民共享绿色空间

  南沙湿地景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地处广州最南端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至十九涌之间,面积近万亩,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整、保护较为有力、生态较为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

  在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日前夕,南沙湿地开展了“南沙科普游——走进湿地”活动,邀请了专业的自然老师带孩子们在湿地景区识别生物多样性。孩子们在自然老师带领下开展听声辨鸟、观鸟、观察植物等活动。记者留意到,在南沙湿地艺术连桥的科普展板上,也向游客清晰地展示了景区的鸟类、红树林、蛙类和蜻蜓等生物多样性的介绍。

  作为候鸟的重要迁徙路线之一,南沙湿地不但为候鸟打造了一个五星级的“三室一厅”,同时通过定时放水、河涌保洁、清除入侵植物,让它们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住得好。截至目前,南沙湿地发现的鸟类有近200种。2022年,南沙湿地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特有的候鸟、红树林及其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休闲美丽画幅,荣获“广东最美湿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等称号。

  碧波荡漾、绿树成荫、荷花飘香、万鸟齐飞……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多年来,南沙湿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加强对湿地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质量和稳定性。通过努力,湿地景区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华南国家植物园: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植物园

  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期间,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精心准备了“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科普活动,与市民游客一起学习植物知识,聆听植物背后的故事,感受植物多样之美,体会中华文明对自然的谦逊,对生命的敬畏,对世界的贡献。

  现代植物园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经历了药用植物收集及教学、经济植物开发、市政园林植物展示、植物保护与自然教育等功能变迁,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和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而国家植物园,则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迁地保护国家植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实施国际植物园标准规范的生物多样性整合保护机构,能代表国家科学研究水准、物种保护基础、科普教育能力、资源利用技术和园林园艺水平。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一周年之际,该科研机构专家提出,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国家植物园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华南国家植物园任海研究员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综合考虑主要气候带和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现有植物园的综合实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等,在保证植物园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代表性、保护有效性、社会公益性和管理可行性,遴选一批国家植物园,按照“科学的内涵、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底蕴、国际的标准和中国的特色”进行建设,形成中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广州文明导报 A12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黄岚2023-05-29 2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