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打造广东“蓝色粮仓”·重大装备

建议提升装备覆盖率
加大“蓝色金融”支持力度

张丹 肖欢欢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可让深远海成为“蓝色粮仓”,产生庞大的经济效益。而持续推进海洋牧场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则需以装备先行。

  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介绍:“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新型养殖设备主要有三大类: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相较于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有大型化、平台化、智能化、环保化等特点,配套了机械化生产设备和智能监测设备;养殖工船则是新型深远海养殖装备,能适应更加复杂等海况,加上船只自带动力系统,能有效规避自然灾害,满足全季节养殖的需求,是我国深海养殖走向深远海的发展方向。”

  “目前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地加入海洋牧场养殖装备制造中。”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介绍,作为海洋牧场养殖装备建造的造船行业位于“蓝色粮仓”建设的中游部分,上游是钢铁行业和设备供应企业,下游则是海洋牧场养殖装备的需求端。

  而由广东制造的养殖工船如今也已崭露头角。据介绍,目前广船国际已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等多家科研单位达成了战略合作,并已承接了一系列养殖装备建造任务,以科技赋能渔业转型升级。如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在建的4艘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工船由深圳大百汇实业集团投资建设,这种养殖工船载重量约10万吨,养殖水体约83000立方米,首制船计划于2025年6月交付使用,后续3艘计划于2025年12月前交付使用,将助力我国养殖类船舶向大型化、深远海多元发展。

  在潘新祥看来,眼下除了进一步提升海工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外,还应加快大型深海养殖装备的市场化应用,推动技术向市场转化。“目前,广东的深水养殖网箱约有5000个,这个数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未来5年内增加到1万个是很有可能的;而像无人操作船和水下机器人这类智能化设备能让深海养殖如虎添翼,但因为造价较高,还没有全面推广。”潘新祥表示,这些“国之重器”之所以未能推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成本的制约。“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海洋牧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海洋牧场的维护成本相对有所下降。对深海养殖企业来说,要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加强与上游、下游产业链合作,开展多元业务拓展,降低运营成本;对于研发机构来说,也要积极降低成本,提升这些智能化深海养殖装备的覆盖面。”

  针对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陈建榕表示,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所需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且风险性高。这些特点导致船舶制造业必须依托金融业解决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等问题。他建议,加大“蓝色金融”对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如对于符合国际海事组织碳减排相关规范要求的装备,对于支持节能、环保、低碳、安全、经济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及设备制造和研发,对于风电、光伏、波浪等新能源相关的船海项目,都能提供专项、低利率的融资支持。”他表示,养殖工船作为一种新型海洋牧场装备,资金投入大、技术风险高,建议加大对养殖工船的政策扶持力度,塑造和提升广东在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业的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优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 肖欢欢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打造广东“蓝色粮仓”·重大装备 A11建议提升装备覆盖率
加大“蓝色金融”支持力度
张丹 肖欢欢2023-05-29 2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