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千多年前的“海丝”起点,到一百多年前的“一口通商”,海洋成就了历史上广州城市繁荣的高光时刻;当前,放眼全球一线城市的发展目标,海洋强市正成为高频热词。为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建设海洋强市的工作部署,5月23日上午,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海洋科学分论坛之“广州海洋强市创新发展专场”(简称“海洋强市专场”)在南沙成功举办。国内外海洋领域专家学者、涉海市直部门和南沙区政府,以及近百家涉海企业的2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为推动广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建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建言献策。
海洋强市专场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主办。会上,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正式宣布成立,联盟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由30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打造成为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交流合作的共建共享平台。
文、图/杜娟、穗规资宣
专家建言献策
助力广州建设海洋强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在广东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近年来,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广东正在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为深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强省工作部署,贯彻国务院《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广州正在谋划全面建设海洋强市。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邓毛颖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根本遵循。广州2000多年的城建史里,海、港、城的互动演进关系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题。围绕着广州活力全球城市的发展愿景,正在全面加快建设海洋强市。广州将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最新要求,切实增强经略海洋意识,优化陆海发展理念,强化规划引领。
广州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的过程中,如何借鉴国际、国内城市的先进经验,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广州城市发展格局提供新空间、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赛道?主旨报告环节,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教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张卫首先介绍了澳大利亚国家海洋科学计划和海洋生物发展趋势,并分享了他对于蓝色生物经济国际合作的看法。随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局长、教授级高工邓毛颖,北京大学教授沈体雁,香港大学教授王缉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张金鹏,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首席创新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潘桂新等6位专家学者陆续登台围绕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海洋城市与战略等主题进行演讲,对广州建设海洋强市提出意见建议。
广州因海而生
全球海洋城市排名位列第22位
广州的城市历史就是一部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发展史,海上贸易的持续繁荣带给广州“千年商都”的美誉。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广州又迎来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
《南沙方案》对南沙与港澳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发展、航运物流、海事服务、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出明确要求,成为海洋战略纳入广州城市战略的契机。2022年以来,广州印发《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建设海洋强市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力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推动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作为南海之滨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汇集世界一流的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丰富的海洋科教资源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于一体,海洋强市建设基础良好。
海洋科研实力是广州海洋城市发展最为突出的优势。广州目前集聚了国家海洋尖端科技力量,包括54个涉海科研机构,32个海洋科学实验室,以及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冷泉生态系统等一批国之重器,科研实力世界先进、国内一流。
在海洋经济方面,广州海洋生产总值常年保持全省第一,涉海企业数量超过2.9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0余家。广州传统海洋产业强,占比大。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50%。新兴产业增速快,具有很大的产业潜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等产业GDP贡献值比例不断增加。
广州海洋城市发展水平在全球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在权威的“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评价体系排名中,2022年广州位列全球第22名,在国内仅次于上海、香港、北京。该评价体系由欧洲权威的船级社和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2~2022年先后出台5版报告。该评价指标非常全面、客观、科学,共分航运服务、海洋金融和法律、海洋科技、港口和物流、吸引力和竞争力五大维度,共40个指标,对全球50个著名的海洋城市进行评价,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海洋城市的先进程度。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对标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广州在港口物流等方面领先全球,海洋科技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航运服务、海洋金融和法律、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仍有改进和提升空间。
强化规划引领
打造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过去广州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根源,也必将在新发展阶段支撑广州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再创新的辉煌。
在主旨演讲环节,教授级高工邓毛颖从学术讨论的视角,提出广州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三大策略建议。
策略一:高质量推进科技产业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集群发展。
要发挥广州海洋科研的实力优势,保持科技领先水平,大力发展广州海洋实验室、深海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海洋大科学装置等全球尖端海洋科技平台,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引育海洋领域国际高端人才,打造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在海洋科技引领基础上,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可重点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海洋全产业链,例如,天然气水合物及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应做大做强海洋旅游、航运服务、高端船舶海工装备等优势产业;注重培育壮大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等新兴产业。
在空间上,可通过沿珠江前后航道,狮子洋-伶仃洋的“广州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串珠成链,布局大平台、大项目、大集群,支撑广州海洋经济。以珠江前后航道为纽带,沿江整合中心城区海洋要素,对中心城区与海洋相关的文化遗址、工业遗产进行活化更新,承载海洋新功能,激活老城市海洋新活力。注重在南沙中心城区集聚高端海洋服务,汇聚高端海洋企业总部和人才;在龙穴岛和万顷沙南部围绕新一代港口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科技产业融合集群。
策略二:高品质打造绿美活力海岸带,实现生态文明与海洋文化交相辉映。
广州市地处珠江水系四大口门的入海口,具有河海双重属性,为典型的咸淡水混合区。化龙、南沙湾、万顷沙河口等地,生态敏感性高,分布红树林等重要生物群落,是广州严格保护的滨海生态底线。
要充分挖掘、保护、活化滨海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滨海休闲旅游、生态资源相结合,实现生态文明和海洋文化交相辉映。要贯彻“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理念,陆海统筹,用绣花功夫精心设计现代海洋新城,作为现代海洋城市设计的示范。
策略三:高水平开展海洋合作治理,实现外联全球与内强治理统筹兼顾。
要建立健全海洋治理的体制机制,统筹陆海空间管理,高水平管海护海,推进海洋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快海洋数据中心建设。通过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参与国际海洋技术标准和行业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策划各类全球性海洋活动,实现更高水平海洋领域开放合作。
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海洋宣传,让海洋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引导市民直观感受广州海洋;提供更多海洋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海洋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讲好广州海洋故事,营造亲海爱海氛围,真正让市民看得见海,摸得着海,记得住海。
“大咖”精彩发言
1.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教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张卫:应聚焦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
澳大利亚海洋国土面积巨大,发展海洋经济潜力非常大,但需求不足。从这个角度讲,中澳海洋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认为在整个海洋科学系统当中要明确聚焦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要关注海洋复原力的研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对海洋资产的影响;要创建国家海洋科学的建模系统,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更有效地实现国家海洋资产的管理;同时发展更加量化、跨学科、符合行业和政府需求的海洋科学研究培训。
2.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广州发展海洋经济要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
广州在发展海洋经济上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积极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首先是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发展,激发新动能;其次是推动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和蓬勃发展,像生物医药、海洋新兴产业、新材料等;三是加快融合发展,体系化发展,包括海洋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四是推动海洋科技的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围绕着深海勘探、自然开发前沿领域的重点科技布局;五是助力南海的大开发,推动打通陆海通道,构建通江达海、联内接外、通畅高效的陆海运输网络。
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体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要跳出广州看广州
广州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要跳出广州看广州,要跳出狮子洋、伶仃洋来看大海、看海洋经济。要在全球海洋势力演变的大格局中去寻找广州历史定位;要在国家的新发展格局中去寻找广州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要非常精细、精心地去谋划和处理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内港、深、珠、澳之间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关系;要重新去发现、寻找广州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4.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王缉宪:正确的港城关系应该是港城空间分离
正确的港城关系应该是港城空间分离而不是融合。港城融合一词,从非空间上理解可以接受,如果从空间上理解就会出现很大偏差。城市是人类活动聚集的地方,港口是货物转运的地方,一个是为人服务的,一个是为货服务的,性质完全不同。以南沙为例,北城南港的规划非常好。相对于香港而言,南沙的土地面积很大,发展前景巨大,如果从城市的角度看南沙,本身也是需要港城分离的。
5.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张金鹏博士:建设海洋强市首先要吸引国际人才
广州建设海洋强市首先要把国际人才吸引住,形成我们自己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次,要立足广州市,立足珠江口,联络港澳,拓展合作,提升省市科技显示度。我们希望能联合气候气象、水文水利、遥感、测绘、地震、港口建设、交通航运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来做珠江口和大湾区多尺度、多空间的海陆交互作用和环境变化的调查与研究。
6.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首席创新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潘桂新:推进新型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5G网络建设省,目前已经建设16万个基站,实现镇镇通5G,相比陆地,海洋周边整个网络建设相当滞后。中国联通作为数字化的主力军,通过“1+2+4”能力体系规划,推进新型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海洋发展。“1”是代表打造一套新型海洋数字新基建系统,作为整个数字化发展的基座。“4”是围绕海洋数字化转型的四个应用:海域安全、海洋牧场、海洋能源、海洋生态。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打造两个科技创新平台——广东省数字海洋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数字经济创新联盟,助力海洋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