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晚上总是睡不好觉,第二天起来太阳穴和头顶疼痛难忍。朋友曾去操场跑步,没用;临睡前读书,无效果;在床上数数,白费功夫。
我了解朋友,她的失眠其实源于过度操心。她的儿子在一家研究所上班,儿媳在一所高校教音乐,工作都很好。因为性格不合,两个年轻人一直吵吵嚷嚷,令她忧心忡忡。两边她都做过工作,无用,两人依然我行我素。最近,朋友又多了一桩心事,女儿不久就要参加心仪单位的面试,竞争激烈,女儿自己对结果很淡然,她却忐忑不安。
我觉得朋友的操心实在有些多余。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对自己的事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思考,做父母的可以提点建议,却不可能代替其拿主意,何况你还帮不上忙,最后还得当事人处理,你忧心、焦虑、烦躁又有什么用呢?说不定还把不好的情绪“传染”给儿女,帮了倒忙。
面对儿女的难处,不少做父母的都习惯伸以援手,但许多时候,他们的见识、能力、视野、格局、做事方式因种种原因,已不能给儿女提供足够的“加持”,此时,不指手画脚,让已成年的儿女独立处理事情,不失为一种智慧。对儿女有信心,便是极大的鼓励。
承认“无用”,需要通透的眼光。别人的事分两种,有的旁人可以帮忙,有的只能靠当事人处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盲目或强行参与,希望做的事也许没有做成,不想出现的种种后遗症倒是来了。具备通透的眼光,明白自己的能力,当碰上事情时,就能及时明了自己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
人与人需要距离,这一方面源于个体的隐私意识,另一方面也是自我成长的需要。做父母的什么事都想插一手,在你心里,这是毫无保留地爱儿女,但在儿女心里,可能认为是种不信任,或者有过强的掌控欲。在亲子关系中,父母适时承认“无用”,适当地将自己抽离儿女的生活,让他们获得必要的磨炼,父母得到了轻松,儿女得到了成长——他们不是温室的幼苗,终究是要脱离父母的庇护去迎接人生的风雨。
承认“无用”,做父母的还得营造独立的个人生活。有的人一辈子只有家庭没有自己,家人有事,总想第一时间冲在前面,一旦觉得家里人不需要他了,立即会产生深深的失落。而有独立的个人生活就不一样了,儿女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暂时搁下自己的生活去帮助;儿女有能力自立,可以立即返回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父母在处理与儿女的关系时容易产生边界意识,也较能看开自己对儿女的“无用”。
很多时候,父母承认自己的“无用”,才能看到儿女的“有用”。
(游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