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DG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昨天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 残疾儿母亲总是像超人一般守护着他们

妈妈,请你收下这束花!

小莲将一束自己手工做的珠花送给妈妈。
残障人士正在做各种手工艺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涂丫、罗志高

  昨天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今年主题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昨天,我们将目光投向残疾儿母亲群体——她们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却依然永不放弃、笑对生活,守护孩子走上康复就业之路,用双手支撑起一片天。

  收到女儿手工制作的珠花,母亲双眼湿润

  “妈妈,这束花是我做的,请您收下。”昨天,在厚街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康就中心”),残疾儿母亲们应邀参加孩子的手工制作课堂。残障人士小莲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束手工珠花,送给妈妈王女士。接过女儿送的礼物,王女士哽咽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过脸去,眼眶瞬间湿润。

  今年18岁的小莲是一名创伤类残障人。10年前,她因与小伙伴玩耍意外跌落致脑部受伤,其间经历了多次开颅手术,还曾有长达半年的植物人状态。回想起孩子躺在医院ICU治疗的那段日子,妈妈王女士泪如雨下。“我每天就卷个铺盖睡在医院的走廊里等孩子治疗消息,眼泪都哭干了。”王女士说。

  看到此情此景,有亲戚朋友不时劝说王女士选择放弃。“这是我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怎么可能放弃?”半年后,孩子奇迹般醒了过来,但由于长达半年卧床不起,小莲的多项身体机能已经退化,神经受损,需要长时间做大量康复训练。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谈起阿美的病,陈女士总是将责任归咎于己,眼眶几度湿润。“都怪我当初怀孕时没注意营养,三餐不定时,才导致孩子出生有缺陷。”她说,阿美生下来有眼疾和智力等残障,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吃尽苦头。在陈女士悉心的教导下,如今阿美生活自理,能记下全家人的生日,逢家人生日时会主动发微信祝福。

  在厚街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像小莲、阿美这样的学员有38名,其中大多数是智力残障人士,还有几名属于精神和创伤类残障人。

  康就中心里的母亲都是“超人”母亲

  在康就中心社工谭晓敏看来,残障孩子家庭中,孩子的就医、照料、康复等过程都需要家人无微不至地参与,每一位父母的付出都是无可估量的。正因为如此,康就中心大多数孩子的妈妈几乎是全职妈妈,照料孩子的压力和经济的压力都不小。

  但是,在康就中心,我们看到的每一位母亲都是“超人”母亲,有着钢铁般坚韧的意志。

  孩子出院后,王女士当起了全职妈妈事无巨细照看小莲,走上了漫长的康复治疗之路。3年前,王女士把小莲送进了厚街康就中心。

  每天,康就中心如同学校一样,设置好每天的课程,学员们日复一日进行生活技能、职业康复训练、体育锻炼等课程,针对一些精神和创伤类残障人士,康就中心老师还会一对一制定康复训练课程。在康就中心,不光康复治疗免费,每月学习达到一定时长,学员还能拿到几百元的补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经济压力。

  在母亲的无微不至关爱下,如今小莲能独立行走。因右手偏瘫,王女士就教小莲用左手写字和做事。王女士坦言,照顾小莲比照顾五六个健全孩子的工作量更大,有时自己也会崩溃,但作为母亲,她必须选择坚强。

  看到女儿身体状况逐步好转,为缓解经济压力,王女士在超市找了一份工作。“我特地申请上午休息,只上下午和晚上的班,留出了接送孩子的空当。”

  在厚街康就中心成立之初,阿美就在这里学习,至今已经有6年时间。陈女士介绍,这6年的生活让阿美变化很大。“以前在家郁郁寡欢,我感觉她现在整个人开朗自信了,每天自己坐公交车上学,非常积极,从不迟到。”如今,看到阿美在康就中心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还能完成手工珠花这类非常精细的手工活,她深感欣慰。

  特殊学员的作品在3个代售点有售

  记者走访康就中心的这天,今年19岁,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小青正在做手工。她时不时会从制作室探出头来,咧开嘴笑着跟我们打招呼。

  “这是小猫,旁边这个是可爱的红心……”在老师的引导下,小青向记者一一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当时她正与母亲一起制作手工珠花,“你看,这是用一根根细铁丝和珍珠为原料,全靠手工一点一点扭成一束束小花,很费时间。”小青的妈妈陈姨说,健全人2小时就可以做完的手工,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却要两三天才能完成。每当中心教一门手工,她总会第一时间买材料,回家照着视频手把手教学,虽然辛苦,但看到女儿也能亲手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

  同样为孩子们操碎了心的还有康就中心的社工们。为了增加学员的收入,社工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推广学员的手工作品,目前在中国联通厚街康乐北营业厅、新亚洲烘焙竹溪店和港盛茶餐厅厚街店设置了3处代售点。现场出售中心学员制作的珠花、钻石画、钥匙扣、串珠手链等手工制品,售价从10元至100元不等,售卖所得全部分给学员们。

  40岁的小明是康就中心年龄比较大的残障人,每当做手工赚了钱,他通常会交给母亲。虽然不多,但看到儿子懂得用劳动换取报酬, 母亲李姨觉得自己40年来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社工谭晓敏介绍说,由于渠道单一,学员的手工作品销售并不理想。“如果你也想鼓励支持这些残疾人学员,可以前往厚街以上3处代售点,挑选自己心仪的手工作品!因为你们的支持,就是对这些特殊学员们最大的关爱。”

 
     标题导航
昨天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 残疾儿母亲总是像超人一般守护着他们~~~
道滘首届“粽子节”举行~~~
东莞市残疾人事业综合服务“智慧残联”平台即将上线~~~
~~~
首届“东莞520公益文化节”举办~~~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聚焦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
   第A4版:要闻
   第A5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都市新闻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新闻
妈妈,请你收下这束花!
现场订货513万只粽子
让残疾人朋友生活更省心
为“星星”孩子送去爱和陪伴
让公益融入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