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刘琪莎)日前,广州今年第一例登革热(输入型)患者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痊愈出院。当前,登革热这一急性传染病成为广东省需要重点防范的疾病之一,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后如何治疗……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李凌华教授表示,登革热主要是由老百姓常说的“花蚊子”叮咬而传播,主要通过防蚊、灭蚊等手段来切断登革病毒传播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防蚊灭蚊的措施,包括清除积水、废弃垃圾,家庭环境中安装纱窗、使用蚊帐、蚊香,暴露蚊虫环境时穿长袖衣裤、使用防蚊喷雾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二科主治医师杨慧勤介绍,收治的这例患者是一名青年女性,入境1天后出现发热、皮疹,伴有气促、胸闷,查体可见皮肤散在淡红色斑疹及出血点,入院后查血登革病毒NS1抗原及核酸阳性,明确诊断为登革热,经过5天的积极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登革热怎么引起?
由“花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
登革热主要由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花蚊子”叮咬而传播。
感染后潜伏期大约为1~14天,多数为5~9天。主要表现有突发高热,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伴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以及乏力,恶心、呕吐、纳差等,部分患者有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另一典型症状为皮疹,约50%的患者在病程3-6天会在颜面及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针尖样出血点。
登革热离我们遥远吗?
广东常见疾病
登革热是广州市民比较熟悉的一种疾病,2014年广东登革热疫情让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地区,以温暖、多雨、夏季长为特征,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登革热自1978年开始在广州流行,2010年至2019年,广州登革热疫情反复,每年均有本地病例,其中以2014年病例数量最多,近4万例。现在,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输入型病例增多,登革热再次成为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和防范的重点疾病。
登革热严重吗?
大部分患者1周痊愈
感染后,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呈自限性经过,大约1周可以痊愈或好转。重症登革热发生率约为1%-5%,以出血、休克和器官损害为主要表现。国际上,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20%,但在广东省,经过积极救治,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仅为4.3%。
通过早期干预、合理输注血小板及白蛋白、器官支持和中西医结合救治,市八医院重症登革热的病死率进一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登革热的救治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重症进展和死亡风险。
什么样的患者重症风险较大?
老人、婴幼儿、孕妇
根据我国2018年《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重症高危人群包括老人、婴幼儿、孕妇,以及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和免疫缺陷病者。
如何预防和治疗登革热?
无疫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在治疗方面,目前没有针对登革病毒的特异性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退热、补液、镇静止痛、抗休克、止血等。
在预防方面,目前还没有可以广泛使用的疫苗,主要通过防蚊、灭蚊等手段,切断登革病毒传播途径。
首先是发现登革热患者时,应该进行防蚊隔离,以避免蚊虫叮咬患者而导致传播。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蚊灭蚊的措施,包括清除积水、废弃垃圾,家庭环境中安装纱窗、使用蚊帐、蚊香,暴露蚊虫环境时穿长袖衣裤、使用防蚊喷雾等。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登革热?
持续高热1周及以上立即就诊
重症登革热的早期识别和预警至关重要,可以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来进行疾病救治,从而降低病死率,我国指南制定了12条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涉及症状变化和医学检验检查各个方面。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缺乏检查手段,但需要密切监测症状,当出现持续高热1周及以上、退热后病情恶化、严重腹痛、持续呕吐、胸闷、心悸、神志改变、烦躁不安、明显出血、少尿,提示病情严重,需要立即就诊,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