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假期期间,为了维护市民游客的出行安全,杭州上城区在延安路和平海路交叉口设置了一道“最美人墙”。这面人墙由八年前推出的“志愿者手拉手”文明交通劝导发展而来,现已经升级至2.0版,队形由原先的“二”字形,变为如今的“X”形。(5月3日北京日报客户端)
“最美人墙”上线初始便颇具好评,不过也面临着网络上的一些非议。总体来看,网友的质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墙模式人力投入较大,在操作过程中成本较高,效率比之技术支撑的指挥系统不见得要高;二是猜测此种做法动机不纯,有为装点城市门面而作秀之嫌。
不否认,前一种论调有一定合理性。不过,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种人力主导的指挥模式更方便移动也更为灵活,在现有的城市交通指挥系统之下,为高峰时期交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补充。有数据显示,“最美人墙”让延安路平海路口拥堵指数下降10%-15%,行人通行时间减少10秒左右。可见,作为调节城市道路拥堵的一种方案,由广大志愿者加入的人墙队伍在人潮涌动的节假日期间为疏导人流、车流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通行效率、维护了交通秩序。
当然,人墙执勤模式只是特殊时期的因时因势之策,并不代表这一模式适合在所有城市推而广之,其所引发的讨论也更多是为城市重新思考自身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城市发展阔步向前的同时,如何处理城市交通治理等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考验着各大城市的治理水平。尤其是在节假日等节点当口,能否打通交通堵点、痛点,提供更为科学的规则和优质的服务,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尺度。
城市治理既要有大规划、大建设引领,也要讲究精细化治理思维,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善意。同时,城市秩序的维护也需要科学的规则、向善的精神来支撑。在此意义上看,“最美人墙”模式正是城市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个有益尝试。从公共服务端的细微处发力,为更多人留出更加舒适、便利的行走空间,方有助于更好打造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格、彰显城市温度。 (付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