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纪念日和第28个世界读书日,在全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两弹一艇 强核报国”国防教育馆在广州揭幕,带领市民群众从展览中“阅读”中国核军工、核工业发展历史,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广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厚重红色文化历史的英雄城市。一幅幅老照片、一艘艘舰艇、一位位战斗英雄,都是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在这里,军地联手不断推动国防教育实现常态化、大众化,教育引导市民群众牢记历史、关心国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何道岚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走进国防教育馆 阅读核工业发展史和共和国脊梁故事
据介绍,此次揭幕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核集团宣传部和社会事务部指导,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核工业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和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核工业集团是研制“两弹”的功勋群体诞生地,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地之一。主办方介绍,“我们将展示‘两弹一艇’创业历史、传承弘扬伟大精神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有机融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红色展览、精神宣传和国防教育模式。”
“两弹一艇 强核报国”国防教育馆由“中央统帅搞核弹”“两弹一艇壮国威”“伟大精神耀东方”“核技术应用科普展”四个篇章组成,旨在号召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传承和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走进该国防教育馆,犹如走进历史,去阅读我国核工业发展史,感受共和国脊梁的高尚情怀和无私奉献。从复刻版“开业之石”,到一张张历史照片,再到珍贵实物模型展品,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迈强的艰苦创业历程生动呈现在观众眼前。走在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里,各式国之重器陈列,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钱三强、于敏、邓稼先、彭士禄……核工业功勋榜上,一个个闪亮名字的背后,蕴含了核工业人孕育、锤炼、铸就“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感人故事。
“正是他们的默默无闻、不计付出,让我们国家在国防和科技实力上迅速强大,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馆内既通过场景打造、投影画等方式还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场景,也设置了“打卡区”让参观者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合影,打造出一个更受年轻人喜爱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的同时,国防教育馆还面向公众进行核技术应用科普,让大家真切感受与人民日常生活和医疗健康息息相关的“核”科技魅力。
在揭幕活动中,原二二一厂厂长王菁珩结合主题教育进行了核工业精神宣讲,中山大学“强国有我‘核’你一起”大学生志愿宣讲团代表郑鸿祥分享了自己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切身体会,广州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学生周思言演讲《我与少年彭士禄》,南部战区海军某部官兵也带来了精彩的旗语操等表演。
此外,活动现场,中核集团团委为“二二一局青年志愿者之家”授牌。团市委为参加首批青少年国防教育主题研习项目代表授旗。
国防教育在广州
全城传递强军报国的“接力棒”
“两弹一艇 强核报国”国防教育馆在广州开办,是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建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动实践。广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厚重红色文化历史的英雄城市。全市有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112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在全国红色资源中具有突出地位。
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报国强军之志。这些年来,广州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五进”活动,依托市区两级国防教育基地,不断推动国防教育实现常态化、大众化,教育引导市民群众牢记历史、关心国防。
市征兵办工作人员说,有家长本身就是退役军人,两年内连续将两个儿子送去参军。三代从军、参军报国的“接力棒”传递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家庭也不鲜见。
接力棒,在校园传递——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投笔从戎的薪火已传承70年。作为一所诞生于革命年代的红色学校,建校70年来共走出26位将军,这里开办了全国首个中学“国防班”,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兵教师”模式,国防班成立10年来累计超百名毕业生考入军校,报效祖国。
接力棒,在社区传递——黄埔区永和街道,活跃着一支由500多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特殊队伍——永和街东江纵队精神传承连。去年,永和街又先后成立东江纵队精神预备连和东纵精神接班连,打造“少年立志-青年入伍-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国防人才全链条“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