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161项高新特色技术 助力构建医疗高地

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手术.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将持续推进医疗高地建设,高起点构建医疗卫生大格局,奋力以高质量发展实现卫生健康事业新跨越。

  近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一批广州地区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项目名单,汇集了161项省内外乃至国际上创新、领先、特色鲜明的临床技术项目,聚力在临床医学领域重大疾病诊治方面取得突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卫健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实习生王开来(署名除外)

  AI、VR等前沿技术汇集 “大咖”们担任首席专家

  近期,经过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市卫健委确定了新一批广州地区临床高新技术(16项)、临床重大技术(30项)和临床特色技术(115项)名单。翻阅名单可发现,AI、VR、手术机器人、3D打印机等一项项引领医疗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手段,运用在本次入选的临床技术项目之中;一批医学领域的“大咖”亲自“挂帅”,纷纷担任入选项目的首席专家。

  三个技术项目类别各有侧重:临床高新技术,关键词是“创新”,入选的均为原创性强或引进后再改进创新,目前已达国内外领先、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临床诊疗技术;临床重大技术,特点是“成熟”,指可持续发展势头好,在省内外处于领先水平、能够解决本专业领域重大疑难问题的技术;临床特色技术,优势在于“特色鲜明”,指代表目前某专科先进水平或发展趋势,达到市内外领先水平的技术。

  3年建设周期 入选项目大幅增长

  在2019年,市卫健委就已建设了首批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项目70项,鼓励和引导市内三级医疗机构紧跟国内外临床技术前沿。

  经首批建设,2021年广州市临床医疗技术开展的例数、科研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相关成果数量,均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各医疗机构疑难重症和重大疾病诊治能力得到创新发展。

  而近期公布的第二批次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项目,入选项目数较首批增长一倍,评审范围扩大到了广州地区所有三级医疗机构,既有市属、区属医院,也有省部属医院以及民营医院,充分体现了广州卫健事业“全市一盘棋”的发展理念。

  技术建设周期为期3年,市财政将共投入4900万元,相关医院也将投入配套经费,用于技术诊疗规范培训、人才引进培养、科研教学、基层人员培训等方面,支持相关技术项目的临床运用、科研和成果转化。

  据悉,该模式聚焦单项技术培养,直接将经费投入到每个专家团队,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创新,旨在大大激发专家团队技术建设的积极性,激励其提升技术水平并积极推广,也有助于加强人才培养。

  加快临床医疗技术建设 推进医疗高地建设

  今年2月进行的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就近看病、看得好病,让人民群众的全周期健康事事有人管、时时可咨询。

  人民健康无小事。记者发现,本批入选的临床技术项目,除了“剑指”性命攸关的肿瘤诊治、心脏疾病、器官移植等重大疾病领域之外,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推动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等卫健领域的重点工作,也是许多入选技术项目的题中之义。

  加快临床医疗技术建设,是提升广州市专科专病诊治能力、建设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抓手。市卫健委介绍,广州将通过打造一批国内或国际技术一流、科研领先、人才集聚的临床重点专科和高新特色技术,紧紧围绕健康广州的目标要求,紧跟国内外医学科技前沿,抢占医学创新制高点,形成国内临床医学核心技术聚集区,加快构建医疗高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增进健康福祉,为广州市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给干细胞移植新技术“锦上添花”

  临床高新技术:新型预处理方案的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首席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顺清

  从2012年8月开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展亲缘单倍体(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积极开展并在国际上率先专题报道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成人重型再障研究成果,亲缘供者只要配型达一半以上也能够进行移植,使得“人人有供者”,为很多没有同胞合适配型的重型再障患者带来了新生希望。

  针对上述半相合移植体系排异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的问题,团队再引用另一种新型 “后置环磷酰胺” 移植体系,并将两者进行融合和优化,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种新型预处理方案进行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障,不仅排异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以往方案明显下降,而且能较好地保留移植病人的性腺功能和生育能力;近3年,团队尝试将这种优化的新型预处理方案用于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重型再障患者,初步结果显示出明显优势。

  写进胃癌诊疗指南

  临床重大技术:胃肠肿瘤精准微创外科技术

  首席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新

  胃肠肿瘤大部分患者首诊为进展期,外科手术是核心治疗方法。该项目通过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完成全链条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关键技术体系创新。

  针对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恢复慢等问题,李国新提出了微创外科解剖学新理论、创立了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标准,该方案已被国际公认为微创外科的“中国标准”和里程碑。

  此外,首次通过基于大样本量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式,证实了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手术安全可行、长期肿瘤学疗效不劣于传统开腹手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AMA,被我国及日本、美国的胃癌诊疗指南正面引用,推动了胃癌外科从传统开腹向腹腔镜微创的科学发展和范式变革。

  针对患者预后差、辅助治疗获益人群不确切这一现状,项目创新影像组学/免疫组学队列/人工智能联合的新方法构建预测模型,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此外,团队承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发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多光子光学活检技术、光学跟踪和图像匹配技术、超高清裸眼3D显示技术及混合增强显示技术,开展精准手术导航新方案,减少术中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双镜合璧”切除胃间质瘤优势互补

  临床重大技术: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手术

  首席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东杰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胃是间质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双镜联合手术”将胃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两种微创手段优势互补的创新性“超级微创”技术。

  杨东杰介绍,胃镜手术的优点是定位、切除精准,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胃壁、保功能;不用在腹部留伤口,看起来美观。但胃镜手术也有“短板”:“胃镜下封闭伤口往往没那么牢靠,术后要3天才能进食,假如伤口裂开,则会导致胃液进入腹腔,导致腹腔感染。”而腹腔镜手术和胃镜手术的优缺点正好互补,对患者的好处更是“1+1>2”。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双镜联合手术在治疗直径小于5厘米的胃间质瘤方面,不但围手术期安全有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胃的功能、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当天就能喝水喝汤、观察一天就可以出院,而且能够保证肿瘤的长期预后。”杨东杰表示,双镜联合手术能使病人获益最大化,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而且节约了医疗资源。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3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4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5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6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7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8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9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牢记嘱托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12版:牢记嘱托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13版:牢记嘱托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14版:协和“六和”
   第A15版:要闻
   第A16版:评论
   第A17版:体育
   第A18版:文娱
   第A19版:健康周刊
   第A20版:教育周刊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ZSA17版:中山新闻
161项高新特色技术 助力构建医疗高地
“南山风格”诠释医者初心点亮抗癌路上“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