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排镇中坑村嘉明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集体到王氏大宗祠开展醒狮文化研学游,孩子们路过宗祠走廊的禁毒文化展板时,老师专门驻足做了讲解,识毒防毒的常识在一群幼小的心灵中萌芽。
石排镇顺地域文化之势,在“无毒镇街”和“无毒村居”示范创建中,正探索“禁毒+醒狮”之路,让醒狮外在的热闹氛围和内核的觉醒精神与禁毒宣教完成对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精神内涵的联姻
王锐康是明德醒狮团团长王荏滔的儿子。6岁就开始接触学习醒狮的他颇有子承父业的架势。前年,他曾作为‘狮头’带队参加广东省龙狮锦标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在进行醒狮文化传承的同时,这对父子现在还在自觉地学习传播禁毒常识。
“小孩子会问到什么是毒品,而我会经常多说一嘴,普及毒品的危害常识。”王荏滔和整个明德醒狮团的队员如今会感到有一种使命感在肩上,他们会先从自身做起,主动地向身边的人传递识毒、防毒、拒毒的理念。
明德醒狮团是东莞非遗文化中的一张靓丽名片。其成立于1995年,表演的舞蹈“醒狮踩高桩”在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蹈大赛上,荣获全国社会文化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唯一特别大奖。
自舞狮表演在本土禁毒题材微电影《让爱回家》首映式上收到良好效果后,石排镇便开始将地域文化植入到全民禁毒工作中来,让明德醒狮团充当宣传代言人。
“禁毒与醒狮结合,这不是无中生有,因为两者有着一样的魂。”在石排镇禁毒办专职副主任李云志看来,两者的精神内涵相似,传递的都是积极向上、不颓废的精气神儿。
这还要从醒狮的由来说起。在明代的时候,醒狮已经在广东出现,逢年过节或遇到重大喜庆必定出动舞狮助兴,迎祥纳瑞。醒狮原名为瑞狮,直到鸦片战争战火蔓延,因为“瑞”字在粤语的发音里和“睡”相似,“睡”对应着“醒”,具有民族忧患感的仁人义士便将其改为“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这里面既有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又有醒目、觉醒的思想内涵。因此,让醒狮和禁毒联系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流量密码的解锁
在吐对联送福环节,两只矫健可爱的小狮子吐出了“绿色无毒,健康人生”八个字,引来了围观者的会心一笑和鼓掌喝彩。在最后的合影环节,一位路过的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还主动参与了进来。这是石排镇新近在利丰城市广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时的情景。
东莞市各镇街都在常态化开展禁毒宣传“六进”的活动。因为醒狮的加入,石排的“六进”活动人气颇高。在热闹的氛围中,围观者沉浸式参与的主动性更强,禁毒社工和志愿者借机派发宣传单张,开展问卷调查的到达率也极大提高。
全民禁毒氛围的营造首先需要更多的人知晓和参与,而能同时挑动视觉和听觉的神级的醒狮表演能火速聚集人气。石排镇在“禁毒+醒狮”的结合探索中,尤为注重借助醒狮的线下流量,实现禁毒宣传的破圈传播。
一方面,顺“狮”而为,禁毒宣传“蹭”文旅活动的流量。
明德醒狮团经常参加市镇重大公共文化活动,队员们在表演时会适宜地植入禁毒的宣传元素。结合非遗进校园,明德醒狮团在石排中学和石岗小学成立了校园醒狮队。校园醒狮队每学期新队员的第一堂课除了醒狮知识外,还有禁毒知识。
此外,明德醒狮团的驻扎训练基地中坑村王氏大宗祠已挂牌禁毒教育基地。这个宗祠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品,也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自2022年4月以来,中坑村委会在王氏大宗祠已举办过8场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活动,包括暑期培训班、醒狮研学活动、夏令营、百姓宣讲等结合醒狮文化和禁毒宣传的活动,惠及2000人次。古老的宗祠正被活化为全民禁毒的前沿阵地。
另一方面,“狮”来运转,让传统文化为禁毒宣传引流。如石排禁毒办在开展“六进”宣传系列活动中,会常态化引入舞狮表演,提升活动的传播效果。当前,石排镇在建设中国“潮玩名镇”。今年,东莞市禁毒办将联合石排镇推出禁毒卫士潮玩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