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琳 通讯员穗残宣)“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津贴标准由2019年的每人每年1980元、2640元,提高到2023年的每人每年2340元、3132元,增幅接近20%”“残疾人事业财政预算由2019年的4.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6.3亿元,增长率达34.9%”……在3月29日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公布的一组组数据,展示了5年来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的新成就。“这是社会多方合力的结果。”有残疾人代表表示,“我们在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明显感受到残健共融的进步带来的包容和接纳。”
“四道防线”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
广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执行理事长陈学军代表第七届主席团作的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5年来,广州残疾人事业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据了解,为做好残疾人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广州市建立起残疾人基本民生“四道防线”:
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特困残疾人享受救助供养,低保、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享受日常生活性消费减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津贴标准分别提高18.2%、18.6%;分类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两个项目的参保率超过90%、95%。
不断提升基层残疾人服务能力
《报告》中提出,过去的5年,广州市完善了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促进残疾人教育融合发展。完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全力保障残疾人生命安全,加快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主动参与扶贫、对口支援和乡村振兴等行动。
数据显示,至2022年底,全市176个街镇配备残联理事长,2843个社区(村)建立以残疾人专职委员为主体的残疾人协会。广州正在不断强化基层残联、社区(村)残疾人协会建设,提升基层残疾人服务能力。
据广州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王坤提供的数据,近年,广州市残联在针对精神障碍人士的社区康复服务上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每个区的投入为96万元,2019年开始,该数据增长为345.6万元;各区服务的对象从200人增长至400人,工作人员从8个变成16个。“支持性就业服务的成效颇为明显。” 王坤说,他观察到不少服务对象的能力明显提升,更多企业对精障人士的接纳度有所提升,进而提高就业率,“以此可管中窥豹,整个社会在对残疾人的理解、包容、融合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
残疾人朋友的生活更加“无障碍”
陈学军在报告中提出,过去的五年,广州市残联切实加强了社会动员,持续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各残疾人协会当好了残联与残疾人沟通的桥梁。”同时,过去五年,各区政府和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积极履职尽责,制订落实扶残、助残、惠残政策,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广州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吴汉斌对广州城市建设在无障碍方面的进展点赞:“整个城市在建设、规范管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上科技进步,互联网服务发达,残疾人朋友的生活更加便利和‘无障碍’,在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时,也更有可能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