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3月28日,第一届中国绿色生物制造峰会(以下简称为“峰会”)在广州举行。高福等院士和专家在致辞和主题报告中,分享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思考。峰会由科技日报社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会上发布了《2022 年中国合成生物学绿色应用与产业感知调研报告》。该报告称,通过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截至2023年3月5日,广东是“合成生物”企业注册登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专家认为,同时基于其前端研发能力,发展潜力首屈一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未来全球60%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
近年来,得益于技术突破、政策支持等因素,合成生物学取得突破性发展,被广泛运用在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日化美妆、生物基材料、食品消费等领域。麦肯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未来全球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在致辞中表示,合成生物学是推动绿色制造的重要科学技术。一方面,合成生物学的理性设计能力,能够由下至上地研究生命科学最基本问题,即“造物致知”。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作为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之一,正在快速向实用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即“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学在‘双碳’目标的实现、生物材料、生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方面都会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世界强国科技发展战略必争之地。”他说。
他认为,合成生物学已经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近年来,我国合成生物学科学成果百花齐放,行业新锐不断涌现,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主体以及社会各界正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绿色生物制造新力量,以生物技术创新助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郑裕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态创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张志乾等院士和业界嘉宾,在峰会上分别就《以合成生物学撬动大健康科技的颠覆性创新》《酵母基因组合成及应用》《生物制造——物质转化的先进模式》《合成生物学平台化发展的探索与未来》等议题,作了主题报告。
广东拥有超10万家合成生物学潜力企业
峰会还发布了《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绿色应用与产业感知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近年来,合成生物学迅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诞生了一大批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年轻态、科技化是合成生物学企业有别于其他领域企业的一大突出特征。
为表达各地区合成生物学企业发展潜力,调研组引进了一个指标——合成生物学潜力企业,表示有潜力发展合成生物学或正在从事合成生物学业务的企业群体。调研组统计了各地的潜力企业数量,结果显示:广东、上海、山东、江苏四省市潜力企业最多,其中广东超过10万家。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投融资频次和数额双双创新高,至少有43次投融资行为,将近每一周就会有一家企业获得新的融资;金额达到66亿元,也创下新高。在政策支持方面,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不含港澳台),有18个省(市)将“合成生物”写进“十四五”规划,分别从平台建设、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等方面规划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路径。
目前,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广州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聚集态势明显,已形成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三城一岛”核心产业区域,培育一批“创新强、潜力大、后劲足”的生物医药企业,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和高端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