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 打造韧性城市

  广府新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广州按人口标准已属超大城市。城市规模越大,面对的灾害和风险越多且越不确定,多元风险累积与叠加易产生“涟漪效应”和“蝴蝶效应”。笔者以为,广州建设超大城市韧性战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构建超大城市风险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城市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机制,发挥气象防减灾治险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完成城市风险识别并形成多维城市风险分级分类体系,建立超大城市多维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系统;设计融合风险治理全生命周期的超大城市复合空间综合防灾规划流程和系统,形成多维风险评估系统和研判机制;编制政府版、专业版、部门版、市民版广州城市风险手册和城市风险地图册。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促使市民自觉防范风险并成长为理性参与型公民。培养掌握风险类型知识和防治技术、防治流程并能进行风险宣传教育培训的专业队伍,形成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助联动、全民参与的城市风险防控治理机制。

  构建超大城市韧性评价机制。立足超大城市多维风险识别,建立广州城市多维韧性指标体系。根据城市面临的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引发的源于生态本底(自然维度)的风险制定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面临的影响城市正常运转的电力、供水、供暖、能源、粮食、交通、网络、通信等源于物质资源(基础设施维度)的风险制定基础设施韧性指标体系,根据影响城市经济运行态势的源于经济发展 (经济维度)的风险制定经济韧性指标体系,根据影响城市发展利益主体中不稳定、不确定的源于社会的风险和妨碍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的因素(社会维度)制定社会韧性指标体系(兼顾公共服务韧性),根据风险发生的复合效应、链式效应、涟漪效应以及蝴蝶效应和风险治理过程中的制度性风险制定治理韧性指标体系(治理维度);注意复杂生态、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网络、治理组织的结构韧性(对应恢复力)和功能韧性(对应免疫力)变化,建立韧性评价系统并监测城市韧性演变。

  提升超大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充分认识基础设施是超大城市复杂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载体,全面掌握超大城市越来越复杂的基础设施类型,补齐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短板,将韧性理念贯穿广州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的全过程;继续全域推进海绵城市、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提升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打造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结合广州超大城市多维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大力部署智能终端、分布式新型基础设施,融合芯片和传感器材料技术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管网、智能基础公共设施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间耦合,形成全息感知、多维重构、数据分析的统一智慧基础设施韧性数据平台。

  全域推进超大城市社区韧性。以社区为城市韧性治理体系的细胞单元,加快党建引领建设基层治理,形成家庭及社区居委、村委、业委、物业、公共和商业服务多元参与的社区韧性共同体;加强应急资源的社区化配置与市场化配置,实现生产端、生活端和治理端链接社区全覆盖,建立社区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减灾防险重点社区,打造一批韧性示范社区,逐步全域推进超大城市韧性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打造差异化韧性社区,形成特色韧性社区、街区、片区、组团、项目,提升社区文化韧性;加强社区细胞链接建设,打造城市社区韧性网络,结合社工+、村居议事厅、邻里组织、社交网络建设等,强化社区网络韧性。

  全面提升超大城市治理韧性。将韧性城市战略融入广州城市规划体系,强化城市韧性治理在超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约束作用;逐步完善城市韧性治理工作体系,推进居(村)委+社区+街镇+区县四级协同联动的自下而上的网格化治理,结合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系统性构建的多专业、多部门协同的城市管理,形成全方位联动的韧性治理体系;将城市发展目标与共同富裕目标融合,加大公共领域的社会政策支持力度并向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城中村倾斜,积极提升社会韧性;充分认识技术进步导致制度变迁带来的制度韧性转换,统筹智慧城市形成智慧治理韧性。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智库课题《广州韧性城市建设研究(2022GZZK20)》阶段性成果)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智启花城·车联未来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产业·医药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专题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如何理解“制造业当家”?
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 打造韧性城市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三重路径
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动能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