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面对面
这个春天,广州医科大学校园里处处朝气蓬勃——2月底,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广医捧回了金奖;番禺校区二期工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建设,即将于今年内全面交付使用……
去年2月广医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迄今已一年有余。在“双一流”建设路上,广医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广医校长赵醒村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专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广医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除署名外)
广医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记者:去年2月,广医正式入选“双一流”。一年来,广医有了哪些可感知的改变?
赵醒村:进入“双一流”建设,广医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责任感、使命感更强了,广医的影响力、声誉度更高了。在老百姓中的“口碑”更好了,去年的高考招生分数也可见一斑,广医在省内物理类投档最低排位同比提升一万余位。
2013年,广州医学院才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广医用10年时间,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从一所地方医学院,加速成长为高水平大学,并进入“双一流”行列。
这一年,广医响应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新开设基础医学本科专业,学校本科专业达到22个,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累计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精度居全国高校第22位、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第3位、广东省高校第1位。
这一年,广医科研立项再创历史新高,获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20项,立项数和经费数同比增长10.5%和44.9%。新增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各1个。7人入选爱思唯尔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钟南山院士团队成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教育部科技奖二等奖2项。
广医的临床医学学科还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新增3个ESI全球前1%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学校全球前1%学科达到10个,涵盖了ESI数据库与医学直接相关的全部学科。
办学是有规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广医有优势也有不足。我们要坚持特色发展,让特色更“特”,同时夯实基础,形成学科高原。
广医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身为“双一流”高校的校长,我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志存高远,抓住机遇,将广医打造成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校。
推进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记者:去年,您在给新生讲课时说,“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入选“双一流”后,广医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重要举措?
赵醒村:“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共识。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广医的人才培养向来很有特色,钟南山院士对人才培养也非常关心,广医南山班的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坚持了13年,培养的学生非常优秀。
进入“双一流”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怎样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人?我们首先要观念先行。
钟南山院士曾经用六个字概括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创新、使命、文化。创新,是指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医学人才。使命,则是指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要有担当,具有使命感、责任感,有理想有追求。文化,则是指广医培养出来的人要打上深深的“南山精神”烙印,也就是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围绕这些人才培养的愿景,我们在教育教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广医推进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依托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打造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推进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进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南山班)为代表的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药学、生物技术、基础医学卓越人才培养,加快构建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新医科”改革为契机,推进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交叉融合,开设卫生应急特色班;深化与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
我们创新了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单位联合培养的“临床医学+X”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与广州实验室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和储备战略科技人才。我们还坚持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同向发力,按照创新链条整体推进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平台基地、人才团队、成果产业化等一体化部署,推动实现教学与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紧密配合和衔接融通。
大学的人才培养要着眼未来、立足长远。几十年后,如果广医的毕业生能出一位或几位像钟南山院士这样的人,我认为,那就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成功了。
多方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记者:如今,全省上下都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广医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赵醒村:推进“双一流”建设也必然要求我们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对标对表国际国内的一流高校,看看别人是怎么高质量发展的。
我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要高质量。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我们需要有“大人才观”,也就是要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师资队伍、管理人员、辅助人员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广聚天下英才。但是,光有人才,如果治理体系不好也不行。这就像移栽一棵树,还要有合适的成长环境,否则树也长不好;同样道理,如果治理体系不好,人才也会走,或者得不到发展。
大学是一种生态。只有一流的人才加上一流的治理,才能成就一流的大学。我希望,有一天,大学就算没有校长,但它的治理体系依然可以自动良好地运转,利于学生成长,利于老师成长,利于科技创新发展。每个人进入校园后,就像进入乐园一样,很有幸福感。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我们着眼长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感去努力。
乘着省市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广医将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建设好粤港澳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实验室,推进护理学专业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康复治疗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合作办学,推进附属第一医院横琴院区建设。
同时,广医将加紧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医学人才。持续加强儿科学、精神医学、康复医学、全科医学等“大健康”紧缺人才的培养;推进以“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南山班)为代表的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药学、生物技术卓越人才培养,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广医还将加速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与医学结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此外,广医还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深化与广州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合作,加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建设,聚焦国家在呼吸疾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大需求,集中优势力量围绕呼吸疾病、重大新突发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产科重大疾病等领域开展发病机制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研究。
二期工程像一把“钥匙”,将优化学校空间布局
记者:目前,广医番禺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正在推进中,请您介绍一下二期建设情况。
赵醒村:广医办学的空间和规模比较小,二期的建设对学校发展非常关键。二期总占地面积418.72亩,主要建设动物中心、科技大楼、学术交流中心、人才宿舍、学生宿舍及公共配套设施等,其中,学生宿舍已于2022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动物中心、科技大楼等预计今年建成。
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后,广医将统筹越秀校区和番禺校区的发展,优化学校空间布局,让资源更加合理、科学,发挥更高效率。比如,新的科技大楼投入使用后,广医的科研条件就会得到极大提升,这也会有助于人才引进;我们还会把越秀校区的检验学院、护理学院等搬迁到新校区,越秀校区腾出的空间则重点发展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的。学校二期工程相当于一把“钥匙”,“钥匙”打开后,我们全部都能转起来,所以今年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力争实现“双一流”建设方案描绘的美好前景
记者:广医未来5至10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蓝图,您可以描绘一下吗?
赵醒村: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是一代代广医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代广医人矢志不渝的使命。特别是现在,开展“双一流”建设的使命落到了我们肩上,我们唯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朝着目标去奋斗。
希望通过我们持续的努力,广医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附属医院综合实力、内部治理体系、办学条件、校园文化等方面都能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力争实现“双一流”建设方案描绘的美好前景,推动呼吸病学跻身世界一流学科水平,临床医学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学校综合水平位居国内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
当然,“双一流”建设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超越自我,不但要追求质量,还要追求速度。广医有着非常好的基础,我对广医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