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国科学家实现量子纠错新突破

赵瑞希

  新华社深圳3月23日电 (记者赵瑞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带领下,南方科技大学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徐源课题组联合福州大学教授郑仕标、清华大学副教授孙麓岩等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过程,延长了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相关结果超过编码逻辑量子比特的物理系统中不纠错情况下的最好值。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虽然近年基于超导量子线路系统的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研究发展迅猛,但由于量子计算机体系的错误率远高于经典数字计算机,想要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通用量子计算机,量子纠错依然不可或缺,因其可有效保护量子信息免受环境噪声干扰。

  在传统的量子纠错方案编码中,一个逻辑量子比特需要多个冗余的物理比特,不但需要巨大的硬件资源成本,发生错误的通道数也随比特数增加而显著增多,可能呈现“越纠越错”的局面,导致量子纠错后的效果远未达到不纠错情况下的最好值,无法产生正的量子纠错增益。这成为当前量子纠错技术无法实用化、可扩展发展的核心瓶颈。

  研发团队通过开发高相干性能的量子系统,设计和实现了错误率低的错误探测方法,以及改进和优化量子纠错技术等实验手段,最终在玻色模式中实现了基于离散变量的二项式编码的逻辑量子比特,并通过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过程,延长了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相关结果超过编码逻辑量子比特的物理系统中不纠错情况下的最好值,超越了盈亏平衡点,带来正的量子纠错增益,向实用化可扩展通用量子计算迈出了关键一步。

 
     标题导航
~~~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年度协商纪要
《机遇之城2023》报告发布 广州继续排名全国第四~~~
外交部发言人:~~~
商务部:~~~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对话广州女企业家
   第A9版:穗月留声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文娱·广东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健康周刊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同心逐梦新征程 协商为民新气象
从《机遇之城》看广州机遇
敦促美方采取负责任宏观经济政策
美方应尽早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655万人
我国科学家实现量子纠错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