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振奋人心;过去一年,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简称“有事好商量”)更好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再上台阶。
新征程上踔厉奋发,高质量发展路上建真言聚共识。2022年以来,广州市政协对“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进行全流程优化升级,使“有事好商量”更好成为金点子集聚的智库载体,正能量汇聚的共识平台。
新一年度协商议题出炉之际,“有事好商量”从更高起点出发,奔赴新征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五期协商探索五大突破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人民政协的奋斗目标。去年以来,“有事好商量”坚持以“真协商”的勇气聚焦民生难题。在议题遴选上,变“小视野”为“大民生”,变“小范围”为“大开门”,变选“好题”为选“难题”,真正把注意力放在协商民生难题上、把智慧汇聚到解决民生难题上。
选题,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依法用工、劳资双方关系,是大众关心的绕不开的话题。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第四期“促进广州非公有制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议题协商,围绕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话题,既有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又有政府职能部门释疑解惑,还有企业代表、职工代表面对面沟通协商,凝聚共识,探寻良策。
“海珠区去年率先开展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打造‘小微企业身边的人事管家’,明年将进一步在全市推广。省人社厅也计划召开现场会,在全省推广该做法。”《广州日报》的深入报道获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腾讯网新闻频道等主流媒体均以全文转发,引发热烈反响。
协商,收获可广泛推广的“广州政协经验”。在第三期“提升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水平”议题协商中,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番禺区政协,针对乡村风貌修复维育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城市化、建筑设计简单化、景观打造同质化等现象,深入开展调研协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幅度、更高要求推进。
“通过‘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能够很好地把成功经验传播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为很多具有独特资源禀赋的乡镇提供借鉴。”市政协委员高洪昭告诉记者。
以“开大门”的胸襟拓宽问题研讨的视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第二期“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满足群众消费新需求”议题,首次把协商现场搬到演播厅外面、搬到田间地头、搬到村民中间,邀请知名“驴友”、民宿业主、村干部、村民,与政协委员、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旅游协会负责人围坐一圈,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巧办法,实现了“到实地、察实情、说实话、促实效”的效果。
以“广协商”的氛围探寻民生良策。2022年以来,“有事好商量”所有议题都邀请区政协和民主党派参加。譬如在第一期“‘双减’齐聚力,家校社共育”议题协商中,由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和天河区政协联合调研,通过场内场外连线、台上台下互动的形式,市区两级协商互动、视角互补、意见互融。多位参与的各界代表坦言:“协商效果超出预期”。
以“会协商”的成果将民生改善落到实处。过去一年,广州市政协以更大力度推动协商活动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务实功、办实事、求实效。
在第五期“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水平”议题协商中,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荔湾、越秀、天河、从化的养老机构、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开展5场深度调研座谈,并以问卷的形式广泛收集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提出了可操作、可落地的意见建议。
570余条协商建议被采纳
“有事好商量”自2018年创办至今,始终坚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重点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突出协商选题的针对性,紧扣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点工作遴选议题;二是突出协商主体的多元性,广泛邀请政协委员、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各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协商;三是突出协商论证的充分性,每期协商都开展多次现场调研和座谈论证;四是突出协商过程的开放性,打造专题电视节目,依托中央和省市新闻单位进行融媒体传播报道;五是突出协商成果的实效性,建立市政府、市政协联合督办机制,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截至2022年12月,“有事好商量”已完成37期议题协商,各方代表3000余人次参加,媒体报道1000余篇,570余条协商建议得到职能部门采纳和落实,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五年一台阶,再踏新征程
“让更多群众参与协商,让更多群众受益于协商。”这正是广州市“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创立五年来,始终不变的为民初心,并为此不辞劳苦,通过建言献策促进民生改善。
广州市政协表示,他们将持续关注民生“一枝一叶”,助力百姓“一米一粟”,更好发挥“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作用,为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