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鼓励和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开展,按照《“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工作方案》有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定于2023年开展“四季村晚”活动。主体活动包括四个阶段:春季热启动、夏季大联欢、秋季庆丰收和冬季暖回顾。(3月21日央广网)
乡村文化活动对农民群众来说有多重要,笔者深有感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村子每逢春节都会从外面请来戏班,举办3天“戏曲村晚”。从3年前开始,这一活动按下“暂停键”。今年春节后,一切逐渐恢复正常,就在半个月前,趁着一个传统活动的契机,村子破例请来戏班,唱足5天,热闹程度不逊春节。过年大戏不能少,就算是过完年,补也要补回来。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如果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那么,“村晚”就是一支重要的“施工队”。在这个舞台上,可能没有明星,却有“民星”,乡土文化人才唱主角;可能没有高大上的灯光舞美,却有接地气的乡村气息;可能没有气势恢宏的大制作,却有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小节目……它给村民们带来由内而外流淌的、淳朴的快乐,并不比到大剧院看一场大型音乐会少。因此,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
激活“村晚”这一池春水,除了政策上“开闸”,尚需在行动上“放水”。农村办文艺活动,首先要有人才,从文艺创作、导演、演出到活动策划、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要人才,因此智力支持不可少,群众文化部门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培养更多乡土文艺人才;其次要有资金,赋予公共文化产品色彩,等于将“村晚”提级,公共财政可以有更大担当;再次是舞台,就是给“村晚”更大的舞台,通过层层遴选,让各地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有机会登上更大的舞台,收获更多的观众和荣誉。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打造四季不落幕的“村晚”,让广大农民拥有展示乡村新面貌、农民新形象的大舞台,让乡土味、文化味在这个舞台上大融合,“点亮”农村新生活。 (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