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智能化、数字化人才短缺,成为部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多位住粤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将先进制造业素养纳入义务教育课程等提案,为我国筑牢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人才根基建言献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何道岚、方晴
将先进制造业素养
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茂名市副市长梁浩指出,我国在推进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速,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紧缺技术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技能人才总量不足、高技能领军人才匮乏等问题凸显。今年全国两会上,梁浩提交了《关于将先进制造业的职业素养纳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提案》,建议将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概念和基础知识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要将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概念和基础知识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并在语文、数学、物理等教材和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梁浩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组成的合作协调机构,研究和制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先进制造业职业素养培育的方案和措施。
他还建议加强中小学校与职业院校的联系,利用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参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先进制造业职业素养的培育行动。梁浩认为,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能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真实感,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推动产教融合
培育复合型人才
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看来,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难点之一是复合型人才,要培育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创新人才的培育体系,推动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胡德兆在《关于推动产教融合向下扎根培育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提案》中建议,统筹实施重大技术技能人才项目;扩容产教融合部级协调机制;大力发展产业学院并试行教考分离制度,实现教育和产业人才标准真正融合;推动产教融合教育培训场景落实到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按照行业细分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定标准,发挥行业协会的资源整合效应;对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执行奖补机制,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向下扎根,培育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推进实施
“共享员工”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尚品宅配集团董事长李连柱表示,当前,数字经济助力扩容提质就业岗位还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一点就是数字经济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对此,李连柱建议推进实施“共享员工”模式。由政府制定统一版本的第三方协议合同范本,对借出方和借工方的社保缴纳、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规范,确保在员工借出阶段,享受同等的待遇。他还建议促进重点人群多渠道就业。搭建政府服务平台,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就业信息、就业见习、就业帮扶、职业指导等服务,引导规范就业创业,提升数字经济防风险能力。
在培养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方面,李连柱建议以推动数字经济创新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导向,开发“数字通识课程”打造公共学习平台,构建跨领域、跨学科、跨平台的学科格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安排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构建以岗位核心任务为基础、兼顾技能与业绩的新型评价标准,及时将新技术人才评价引入技能等级评价和人才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