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味螺蛳千般趣

  苏轼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实,比鸭子先知水暖、比河豚更早上市的是“潜伏”在水里的“螺蛳”们。眼下,正是螺蛳上市的好时节。那些成人拇指头大小、清如翡翠、外壳薄而亮泽、状如玲珑宝塔、新上市的螺蛳,和鲜美的河豚、鳜鱼、刀鱼、香椿、嫩笋等一样,是一味时令美食。

  稍有些常识的吃货都知晓“明前螺,赛肥鹅”这句俗语。所谓“明前螺”,并非螺蛳的某一具体品种,而是指清明前这段时间的螺蛳。因二月份的螺蛳,螺肉未长厚实,稀松浅瘦;三月份的螺蛳螺肉肥美鲜嫩,且韧而不老;清明后的螺蛳,开始繁殖,尾部有“籽”(小螺蛳),吃来牙碜、不爽,口感较差。

  不过,有一个知识点必须科普一下。我们俗称的“螺蛳”,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螺蛳”,而是田螺的统称。田螺有上百个品种,螺蛳只是其中之一。正儿八经的螺蛳,仅在云南的高原湖泊里才有分布,它们和东北田螺一起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是你想捞就能捞、想吃就能吃的。通常我们俗称的“螺蛳”,指的是田螺中锥尾突出、尾部较尖的圆田螺、环棱螺等品种。

  螺蛳,在我们江南水乡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了。在儿时的记忆中,春天到了,家前屋后的小河、湖荡,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螺蛳。相对于捕鱼的繁琐、费时,螺蛳简直是唾手可得。用手摸,或用呈三角形、状如畚斗的耥网捞,一会儿便是一大把、一大堆。把螺蛳放在清水中养两天,待泥沙、泥味去除,或炒或煮,在不易见荤腥的情况下,用于搭酒、搭饭,其味鲜香,其肉劲道,绝对是不一样的口腹体验、不一般的水乡风味。既抚慰了舌尖,又熨帖了脾胃,更滋润了生活。正应了“有钱买肉吃,没钱吃螺蛳”这句话。在那艰苦的年代,一些乡邻在自吃之外以摸螺蛳为副业,把半天摸得的百把斤螺蛳卖给贩子,销往上海、苏州、无锡等地,让一季的油盐钱有了着落,让贫穷的日子有了希望。

  “嗦螺蛳过老酒,前世勿用修”。螺蛳不但普通人爱吃,文人大咖也不例外。当代作家汪曾祺酷爱螺蛳,他在散文《故乡的食物》写道:“用五香煮熟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此外,他还创作了一篇古体小说《螺蛳姑娘》,以表达对螺蛳的赞美之意。知名老饕苏东坡先生对螺蛳更是情有独钟。他吃螺蛳时,一般会用竹签挑着吃,妥妥一位“精致的螺蛳吃货”。此种吃法,精致是精致了,却少了情趣,简了过程,淡了滋味。生长在鱼米之乡、熟谙河鲜吃法的江南人,习惯先用筷子轻轻压一下螺肉,再放在嘴唇上用力一“嗦”,“哧、哧”两声,螺肉便和着汤汁滑进嘴里,再“突”一声,吐出螺肉尾巴,整个动作力道精准、一气呵成。不一会儿,面前的螺蛳壳便堆成一座小山。“嗦”进嘴里的螺肉肥嫩有嚼劲、汤汁鲜美有滋味。这也是江南人不愿省略过程、不屑用竹签挑螺肉吃的原因。

  “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现如今,螺蛳以其味美,已不限于家常,开始登堂入席。不少高档饭店都有一道招牌菜——“河三鲜”,由鱼、蟹、螺蛳组合而成。“河三鲜”上桌,识货之食客,竞相舀沉在汤底的螺蛳入盘,大快朵颐。就连平素矜持的姑娘也不甘落后,捋起袖子,然后用兰花指捏住螺蛳,贴近樱桃小口。这一刻,那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哧、哧、哧”“咝、咝、咝”声,让螺蛳活色生香。

  (丁东)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3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4版:全国两会·广东实践
   第A5版:全国两会·广东实践
   第A6版:全国两会·高端访谈
   第A7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带话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文娱·闲情
   第A14版:广东·地产
   第A15版:生活周刊·时尚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21个重磅演艺项目发布
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广州论坛举行
草色遥看
一味螺蛳千般趣
生活需要一点遮蔽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