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对女性友好的社区,该是什么样子的?

贾政
扫码看视频

  北京时间 ⑥

  一座对女性友好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对女性友好的社区又该如何被打造?今天的北京时间,我们来到了北五环外的海淀清河,看一场女性参与的社区治理实验,为老社区带来了哪些改变?

  3月8日国际妇女节,我第一次走进清河街道的阳光南里。街坊们围坐在阳光南里三角地广场,晒着太阳、拉拉家常,照看着一旁爬上爬下玩耍的儿童。这样的场景似乎与全国各地经过微改造的老旧小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广场地面蓝黄色跳跃的色彩以及广场周边新建的路灯,又似乎彰显着它的不同。

  这场由女性视角主导的社区治理实验到底有何特别之处?我专门请教了发起这次社会实验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佳燕。她告诉我,让女性参与到社区规划、建设与治理过程中,就是女性友好的第一步。

  在社区改造之初,团队成员就注意到,老人和孩子是使用社区设施最频繁的人群,而在社区生活的女性则是联系老人和孩子最重要的纽带。无论是接送孩子、照顾老人,女性都是家庭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满足她们的需求,其实是让社区变得更好的关键。

  于是,社区里的妈妈、奶奶、女儿、姐姐们被邀请参与到这次社区改造中来。而因为女性的加入,社区公共空间的改造也更贴合女性需求:很多社区女性承担较多的家庭劳动,休闲时间比较零碎。因此,她们更希望社区有安全的夜间环境、家附近有可休憩的绿地以及更多休闲活动空间。

  于是,社区楼前屋后的公共空间、小微绿地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公共空间更新与改造向女性友好方向转型。社区的照明不再为省电而调得昏暗,甚至加建了路灯,让女性夜间外出有更多的安全感;新建的停车场,让妈妈们不用再担心宝宝在路上的安全;楼下新建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也提高了女性外出休闲和运动的积极性;无障碍通道的完善,让宝妈无论是推婴儿车还是推轮椅,都更方便……这些就在身边、平时不曾留意的改变,都释放着对女性的善意。

  其实无论是在一座城市,还是一个社区,女性夜间出行是否感到安全和自由、哺乳期的妈妈能否在路边方便地找到母婴室、地铁里扶手的高度、商场里空调的温度是否适合女性……都是审视一座城市治理精细化程度的窗口。5年来,国家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而女性友好社区,或许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最生动的案例。(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3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4版:全国两会·广东实践
   第A5版:全国两会·广东实践
   第A6版:全国两会·高端访谈
   第A7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带话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文娱·闲情
   第A14版:广东·地产
   第A15版:生活周刊·时尚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厚植三农情怀 人才量身定做
对女性友好的社区,该是什么样子的?
六部门首次发布操作指南保障女职工权益
最高检全国妇联发布8件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