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我看来,企业要想发展好,团结、拼搏、创新等因素缺一不可。只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好该做的每一件小事,坚持诚信为本,创新驱动,合作共赢,最终必有回响。”钟爱东说。
花都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巾帼科技兴农带头人”、2022年广东十大最美农村乡土专家……这都是广州市恒泰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爱东的荣誉,但她最引以为豪的身份,可能还是“农民”。
2023年2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的恒泰高新蔬菜生产基地,见到了这位30年来始终扎根土地,坚持做“农”字文章的女企业家。
从1994年只身“下海”创业、历经三次业务突破的艰辛,到如今管理花卉、蔬菜基地、农产品配送业务的综合型企业,钟爱东沉甸甸荣誉的背后,是她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一线的努力。
首次突破:填补国际技术空白
“1997年5月8日下午6点的那场洪水让我至今铭记于心,那时候鱼塘刚刚有所起色,一场天灾让我的努力都化为泡影。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家人鼓励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我。”钟爱东说,随后她咬牙埋头苦干,带着工人挖塘、养苗,引进新技术、新鱼种,被洪水淹没的鱼塘最终又慢慢“回来”了。
在自身渔业经营蒸蒸日上的同时,钟爱东还敏锐认识到科技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2000年8月,广州市恒泰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以钟爱东为首的研发小组沿着珠江水系,单程驱车上千里,不断寻找值得开发的野生经济鱼类,最终,她们把目标锁定在了赤眼鳟。
“比起其他鱼类,赤眼鳟肉质更加鲜嫩,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彼时如何实现赤眼鳟的人工养殖,是面临的一大难题。”钟爱东与研发成员吃住在研发现场,昼夜不眠地去解决技术攻关难题。2001年7月,赤眼鳟顺利实现人工养殖和繁殖。这一技术的成功突破,填补了国际人工繁殖技术的空白,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次突破:产品入选“粤字号”
2011年,钟爱东决定把产品领域从“鱼”突破到“花”。她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不仅引进连片温室大棚、配套设备设施,实现了全天候的多种高档盆花,还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公司指导,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2015年,钟爱东的公司与省花卉研究所对花卉朱顶红生产技术进行研究,课题被广东省科技厅立项,2016年,公司与广东省花卉研究所共同承担市科技项目《朱顶红种质资源创新和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就在钟爱东大刀阔斧加油干的时候,老天仿佛又一次跟她“开了个玩笑”。2016年2月,由于长期劳累,钟爱东在工作途中突然倒下,在ICU重症监护室整整住了18天。出院后,她连走路写字都不能自理。但是她硬是凭着一股不放弃的精神,一切从头开始学习,最终又一次顽强地站了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钟爱东公司研发的绿景康“红成功”红掌成功入选广东省“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
三次突破:三项技术全国领先
在“鱼”“花”之后,钟爱东琢磨起了“菜”。2020年,钟爱东所属的公司与花都区花东镇牵手,在联安村规划建立了500亩的“恒泰高新蔬菜生产基地”,旨在打造全国一流的农业科技孵化与创新平台,助力花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据钟爱东介绍,生产基地目前所使用的无缓冲气雾育苗技术、气雾光合链导技术及植物生长云管理系统三项创新技术领先全国。
钟爱东告诉记者:“在我们这里,一棵紫菘从出身到成长会经过2次调整时期,时长合起来仅为25天,大大提升了蔬菜的产出效率。”
除了保持求新求变的精神,钟爱东还积极探索“党建共建+企业+科技+产学研+村集+农民”的模式,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仅2021年,钟爱东的公司就帮助周边村民就业70人,为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41.4万元。
有姿有味
住进重症监护室18天
反而坚定了意志追求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并没有什么特别兴趣爱好。唯一有的,就是对土地从骨子里渗透着那份热爱。每天早晨醒来,我都会从家驱车来到农业基地,细数着温棚内各种蔬菜一日日地茁壮成长、抚摸着那一片片油嫩柔软的茎叶,我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从1994年开始创业到今天,我经历了近30年的风风雨雨。鱼塘被洪水淹没、住进ICU重症监护室18天、重新学习走路写字……各种挫折磨难不仅没有让我意志消沉蹉跎不前,反而让我坚定意志执着追求。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横下心,一次次地站了起来,并朝着‘强化科技兴农 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业衡、耿旭静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温翔茵
本期统筹:王晓云 章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