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诗仙”李白的豪言壮语,被无数后人奉为得意时要尽情尽兴的经典佐证,同时也是一种“有据可查”的劝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人生不得意呢,难道就不应该、不可以去尽欢吗?
我的答案是:也应该去尽欢。实事求是地说,人的一生中,得意之时终究是少之又少的,绝大多数人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知己,就连李白也未能例外。
且即便仅有的这几次得意,也并非人人都能拥有到的,相反还会处处遭遇困顿窘境。如果他们因此就不敢去尽欢,不欢快起来,天天愁眉苦脸,时时压抑自己,事事抱怨周遭,那么一生都只能泡在苦水中,难脱困而出。
孩子之所以敢于“尽欢”,容易欢快,就是因为他们很少去思量当下的自己是得意还是不得意。不像成人,会习惯性地给人生“约定俗成”地设定了一个衡量标准,要成功,要得意,要达标。失败、未达标,不得意,就不配,没资格去尽欢。
这个“约定俗成”,在无形之中约束了很多人,给他们绑上了要“得意”的沉重枷锁,从而剥夺了他们本该拥有的欢快,甚至导致不少人因迟迟不得意而怀疑人生,严重的甚至会患上心理疾病,毁掉人生。
面对人生,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也不论得不得意,皆要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尽力做到让欢快多一些,忧愁少一些,生命很短暂,我们无须为是否“得意”而伤神内耗。
(徐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