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科创改变视界 未来亦真亦幻

《流浪地球2》海报
《三体》海报
《流浪地球2》海报

  昨日,由广东省电影家协会指导,广东省电影家协会青年和新文艺群体委员会、珠江电影集团主办的“丰满与骨感——影视作品如何呈现未来世界”青年电影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活动由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主持,邀请电视剧《三体》导演杨磊、视觉导演陆贝珂,电影《流浪地球》编剧严东旭,《流浪地球2》特殊道具制作方相关负责人田顺进行经验分享,大家纷纷认为,科幻影视剧创作映照中国科技蓬勃发展,期待未来国产科幻影视走出一条更多元的道路,让具有中国气派的优秀科幻作品成为一种常态。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岸

  如何让国产科幻更自洽?要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再次刷新观众对中国科幻片的想象,截至目前累计票房突破39亿元。另一部在开年播出的电视剧《三体》凸显了剧集在题材上的创新,让国产科幻剧向前迈了一大步,豆瓣评分高达8.5分。

  2019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如今,中国科幻影视作品不仅数量多了,类型丰富了,质量更是大步提升。知名IP《三体》动画版及真人电视剧版差不多同期上映,随后又有电影《流浪地球2》,引发观众高度热议。

  谈及此,现场几位嘉宾纷纷认为,科幻影视创作是中国科技高度发展的一种映照。“科幻是‘舶来品’,如果早十年、早二十年拍国产科幻片,中国观众是不相信的。但是这几年观众对我们中国科技的成就了解更多了,也更自信了,这就为科幻影视作品提供了土壤。有了土壤之后,才会对科幻内容更有代入感”,杨磊表示,很多国人从小看的是国外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对赛伯朋克、蒸汽朋克等分类都很熟悉。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蒸汽时代,如果国产科幻仅仅是“拿来主义”,则很难体现中国人自己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刘慈欣的作品受欢迎。他的作品是基于中国人自己的视角,基于中国现有的科技状态发展出来科幻的概念。在拍摄电视剧《三体》时,里面所涉及的大量科技科学的部分,例如对撞机等,剧组都去了相关科学单位进行深度研究,为中国观众寻找到更加真实的代入感,“小说里幻想的部分,我们都要站在地上去表达,而不是飘在空中。”

  在手法上,《三体》则更加倾向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杂糅了若干种类型手段。“有惊悚、悬疑、探案片的方式,10集以后,又采用带有年代质感的拍摄方案。之后又进入军事片的方式,希望表达更商业,让观众更容易懂。”

  在《流浪地球》编剧严东旭看来,一部科幻作品必须找到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他回忆,《流浪地球》最早尝试了不同方向,最终找到跟中国观众的情感结合点,在片中加入一些真实的背景,“那些记忆,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相当深刻的,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将想象变成现实?电影工业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有了文化土壤,还需要技术的支撑。科幻作品最大的特征是充满想象力,如何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搬上银幕,依托的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

  《三体》在画面的处理上,尽可能在原著的基础上做现实主义的还原,例如剧中作战中心外面楼顶、内部空间都采用了视觉特效制作,但尽可能不让观众看出来。

  重头戏“古筝行动”,在无法前往巴拿马现场拍摄的情况下,剧组通过纪录片收集到了巴拿马运河盖拉德水道相关的资料,按照这个资料跑到中国很多地方,最终,在浙江找到了13处场景实际拍摄。

  而这场戏里船的制作,剧组更是组织制作人员去学习船舶设计的课程,“首先它涉及到很多基础材料方面的知识。你拿到一个船的结构图之后,可以从外观上完整地把它复刻下来,但是你不是很清楚它里面的那种金属材料。”为了更为精准地表现,制作人员必须从船的设计开始入手。

  《流浪地球2》特殊道具制作方——东莞市科恒手板模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田顺表示,科幻电影的很多道具,市场上买不到,需要通过创作将脑子里的想法变成实物。中间需要经过多个步骤,首先,技术人员必须头脑里有想法,然后变成二维稿的设计,再通过软件做成三维模型,有了三维模型之后再把这个道具变成实物,中间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非常高。这一切都依赖于电影工业的高度发展。

  业界观点

  未来国产科幻如何发展?创作者门槛或将降低

  未来,国产科幻影视剧该如何更好地往前走?几位嘉宾一致认为,国家科技的发展,将为科幻创作者提供不竭的动力。陆贝珂认为,整个社会对科幻文学体裁信任度、认同感的提升,将为国产科幻影视作品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大环境。未来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社会不断提升对科学的尊重和热爱的基础上的。

  严东旭看来,很多西方人从小接触科幻小说,就像很多80后、90后国人热爱武侠小说。现在科幻作品对国内影视创作者仍有门槛,是因为许多创作者未必受到足够多的熏陶,创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所看过的少数作品的影响。但在10年到15年之后,创作者的门槛会大大降低,“因为现在的孩子是看这些科幻作品长大的,对于情节、审美这些,以后都不用太费劲了。”

  未来科幻影视发展需要什么支撑?“钱”。严东旭脱口而出,而除了资金之外,他更希望创作者要大胆尝试,不要自我限制,“不要太拘泥于这是什么硬科幻、软科幻,无所谓这事。”他鼓励创作者多写多拍,让好的科幻作品成为一种常态,让科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当有一天观众不再在乎这个东西是不是科幻,可能科幻片就真的发展起来了。”

  从3D打印行业从业者的角度,田顺认为,《流浪地球2》里有各种各样的道具都是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未来,设计师如何更好地去满足科幻电影无限的想象力,并把这种想象力通过产品去落地?对技术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挑战。

  杨磊则认为,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文本,以前我们的创作者喜欢用外国人的名字做主角,现在更加“本土化”。在他看来,刘慈欣成功获得雨果奖给予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者更多信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扶持让这些科幻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迎接全国两会
   第A3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4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6版:迎接全国两会
   第A7版:对话广州女企业家
   第A8版:要闻
   第A9版:产业·医药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理论周刊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科创改变视界 未来亦真亦幻
春树的雅趣
好话成真
幸福的凝望
箴言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