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方晴、许晓芳、杨朝露、苏俊杰、罗知锋 通讯员张建峰、杨茂华、陈伟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昨日上午,在简单的出发仪式后,37名新任住粤全国政协委员怀着履职热情、带着提案建议,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启程,赴京学习培训,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作准备。
深入调研为履职作准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起步之年。赴京之际,多位新任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为高质量履职作了深入调研,为开好此次两会做足了准备。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姚建明日前深入高科技企业等基层一线,为两会建言作深入调研。“这一次能够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很激动也很光荣,同时感到责任非常重大。”他表示,此次参会准备了6份提案,分别聚焦于优化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等营商环境优化问题,希望能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下转5版)
(上接1版)“这是莫大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张志兵认为,新委员首先要善于学习,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对新时代的“国之大者”“国之要者”要了然于胸。作为长期工作在宣传文化领域的委员,他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文化实践经验,用心用情深入调研,期望能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提案,向大家介绍广东好的经验做法,讲好粤港澳大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高洁长年关注乡村振兴、养老与青少年相关领域。“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科技人才、治理人才的加持。”今年两会,她会针对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建设问题提交提案。为此,她多次前往梅州调研,“不仅要关注怎么把人才引进来,更要关注怎么把人才留住。”经深度调研后,高洁把建言的重点聚焦于农村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教育、医疗等民生内容。
发挥专业优势建言献策
政协是一个汇聚专业智慧的大平台。新任住粤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向记者表示,他们将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努力发挥专业优势,把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是很重要的前沿领域,也是我从事研究的‘老本行’,今年我的提案也是围绕于此。”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在出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在科研实力、人才队伍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履职建言,让更多人看到大湾区在该研究领域中的力量。
美丽中国建设是全国政协委员王新明最关心的主题。作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长期关注污染防治。“今年我的建言方向是通过常态化而非‘应急式’治污,实现长效治理。”王新明也在关注城市绿化的细节,例如多选用本地树种作为行道树,避免对水土保持和空气质量有负面作用的树种。
“我来自制造业,所以提案话题基本都是围绕着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李连柱介绍称,他的重点关注话题包括工业互联网落地以及制造业人才的培养等。在他看来,无论是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或者是制造强市,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都是制造业的制高点,“所以非常值得一试,也希望可以努力争取有关的政策支持”。
目光投向高质量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程萍主要关注乡村振兴和高等教育。“乡村振兴的一线人才从哪里来?我们作为涉农高校要加快培养人才,各级政府也要出台相应政策,吸引高校学生到产业第一线,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她也希望为多年持续关心的种业问题建言,以进一步推动广东打造生物种业科技创新中心。
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工作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陈建飙表示,今年两会的关注重点是城乡建设与环境治理,并带着《关于发挥规划设计引领作用推进高质量城市更新发展》提案参会。在他看来,城市发展已进入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资源开发的“有机更新”时代,面临系统重塑、新旧融合、创新适应等挑战。他建议,在以“旧改”为导向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推行以运营方(O)与设计方(E)牵头的“EPC+O”建设组织模式,做到设计、施工与运营的高度协同,以工程项目收益反哺运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应完善城市更新建设标准,加强创新前沿技术应用。
从2018年成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到今年当选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深感平台更大、责任更重。她带来的提案聚焦人民健康领域,特别是围绕“让恶性肿瘤能在家门口的医院诊治”主题提出建议。她说:“委员们分属不同界别,但目标都是一致的,从不同角度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政协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平台,我们要用这种影响力去反映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推动解决落实落地。我非常珍惜和感谢能有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