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一)
2021年6月29日上午,建党百年之际,北京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迎宾大厅内,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气象万千,群山逶迤、江河奔涌,千古江山、风光无限,见证属于人民的高光时刻。
这一刻,星火闪烁,汇聚成炬——“‘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习近平总书记真挚朴素的话语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一刻,人民江山,宗旨昭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大会堂,“山”字形的建筑平面,人民江山的生动写照。当年为迎接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3万多名建设者参与施工,30余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整个工程10个多月就全部完成。翻身当家做主的人民,用满腔热情创造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奇迹。
江山,自古就是政权的形象表达,而今有了新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二千多年间,发生了多少朝代更替,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观念始终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始终没有改变。”
要跳出治乱盛衰的历史循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道出先辈的深思。
1943年8月8日,陕北延安,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毛泽东提出,共产党要“换两回朝”,一个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为民主主义社会”,“还要换一个朝,就是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
也是在延安,两年之后召开的党的七大首次将“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第四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他说道:“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一程程回望来路,一次次宣示“人民的党”“自家的党”“老百姓的党”……循着掷地有声的话语穿越时光隧道,只有走过风雨百年的中国共产党真正带领人民成为江山的主人。
江山属于人民,江山冠以人民。
2014年9月5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
赢得了民心,就赢得了历史的主动,就能牢牢掌握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二)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2013年11月,湘西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黑黢黢的木屋,握住苗族大姐石拔三的手,脱口而出的“自我介绍”让人心头一热。总书记同乡亲们在空地上围坐一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他把对人民最浓的情,化为最重的誓言、最硬的举措,打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反贫困之战,创造近1亿人脱贫的伟大奇迹。
而今,十八洞村屋舍一新。石拔三家里添了大彩电,她最爱看有总书记的新闻。从没出过大山的她,坐飞机飞到北京,看了天安门。
“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牢牢守好人民江山,是习近平总书记不渝的初心。
“我在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红土地上成长、发展,是党和人民将我培养成人”。
1969年初,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梁家河插队,住窑洞、睡土炕、忍虫咬,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正是在这里,他立下从政初心——“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
离开梁家河的那天早上,院子里早早挤满送行的乡亲。大伙儿看到七年来流血流汗、再苦再累也“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近平,第一次“下泪”……
临行前,他把母亲缝制的绣有“娘的心”字样的针线包留给村里伙伴,更把自己的心留在人民之中。
“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习近平在自述文章中写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怀抱一颗赤诚初心,一路走来,一心为民——
在河北正定,骑着一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跑遍全县25个公社、220多个大队,在大街上摆桌子,和老百姓挨身坐,侧耳倾听群众心声。当年的干部回忆,“县委机关大门总是敞开的,背着粪筐的老农径直进来同习近平交谈”“大院的晚上,最后灭灯的总是他那扇窗户”……“平易近人”缘于热爱人民,“勤以为常”只为造福于民。
在福建宁德,提出“四下基层”制度,带头沉下身到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去寿宁县下党乡调研,没有路就用柴刀劈开荆棘,渴了就捧溪水喝,百姓说他是“到过这里最大的官”。他说,冯梦龙在这里当过知县,“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员都能跋涉半年来到这里,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要勇于担当,挑战困难”。
在浙江,面对超强台风,彻夜不眠指挥群众转移,坐上冲锋舟直奔被困地区……当地干部满心敬佩:“他这个人既沉稳又果断,关键时刻很有担当,既能当指挥员,又能当战斗员”。
在上海,冒着大雨到社区调研,在居委会活动室里,接过居民编织的小牛造型的工艺品,会心一笑:“哦!我知道了,你是要我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心之所想正是情之所牵、行之所向……
牢牢守好人民江山,更是如磐的恒心。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初心如一,江山印证。
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眼光,指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谋划长远时,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大疫突袭时,果断决策,坚决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个都不放弃”……泱泱大国领航者心中,“人民”二字分量最重。
习近平总书记以改革家的魄力,谋划顶层设计,把群众意见视作“一把最好的尺子”。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全面从严治党……“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让群众满意是价值旨归。
(下转2版)
(上接1版)习近平总书记以实干家的精神,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驻足凝望的目光中,有山川大地,更有万家灯火。十年全国两会,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位代表委员发言……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他心中都是大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共产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您的工作累不累?”2019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学生在写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好奇提问。
“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
朴素的话语,饱含真挚的情怀、执著的追求、无私的奉献,升华为那句最深情的告白——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三)
“您是全国人民的福星。”
2022年全国两会间隙,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聂永平接通了一个特别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老党员崔荣海激动的声音:“你是我们镇江的代表,我想托你给总书记带句话……”
嘱托背后,是一段特别的缘分。
2014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调研。在镇江市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有着50多年党龄的崔荣海紧紧握着总书记的手:“总书记,您好!您是全国人民的福星!”
总书记面带笑容、语气坚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8年后,在江苏参选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近平,以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会场内,全体代表起立,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出人民的共同意志:
人民领袖不负人民,亿万人民爱戴领袖!
2022年1月26日,山西霍州冯南垣村飘起了雪花。正在这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师红兵家,看到一家人正在做年馍,他洗洗手也加入进来,三两下就捏出一个枣花。
“看了你们村,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总书记关切的话语,让寒冬里的小院暖意融融。
“习爷爷您放一个。”师红兵的孙女请总书记在“登高馍”上点一颗红枣。发自内心的称呼,流露出打心眼里的亲爱。
老百姓把总书记当亲人。当年在阜平,村里的小路坑坑洼洼,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村民搀扶着送总书记走出门外,“我叫他慢着点,他也叫我慢着点,说路不好走”。
从2013年起,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同人民群众在一起。
梁家河的村民吕侯生忘不了,总书记带着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回来看望父老乡亲,一进到熟悉的窑洞,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很自然地坐在炕边。
北京草厂胡同居民朱茂锦忘不了,总书记边包饺子边唠家常:“我家里也爱包茴香馅的。多年来因工作关系我没包过饺子了,你们看,越包越好。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越过越好!”
“我腿脚不便,迎上去时,总书记还远远招呼我慢一点,我心里一下好温暖。”云南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发顺忘不了,一起制作佤族新年传统食物大米粑粑时,看着粑粑上印有福、喜等字样,总书记笑着说:“摁了个福字,再来一个喜字,有福有喜。”
……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在老百姓心里,习近平总书记是自家人,共产党是自家的党。
“你呀,不错嘞!”
2016年2月,江西井冈山神山村。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这里看望乡亲们,老支书彭水生向他竖起大拇指。
在贫困户张成德家中,习近平总书记一间一间屋子察看,坐下来同夫妇俩算收入支出账,问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老乡端上热气腾腾的米果请总书记品尝。女主人说:“总书记给全国人民当家当得好,老百姓感到很幸福。”
枝叶关情。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清洁取暖、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谋划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操心着百姓身边的小事。涓滴汇流,让人民生活的幸福成色更足、更暖。
这一幕,意味深长:
2021年春天,广西桂林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王德利家做客。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人民江山,山河壮阔。人民幸福绘就新时代中国最温暖的底色。
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脱贫的大凉山彝族群众总把“瓦吉瓦(好得很)”挂在嘴边,经历抗疫斗争的社区工作者感慨“有总书记带领我们加油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奔向乡村振兴的乡亲们说“一心跟着总书记、跟着党中央走,有劲头、有盼头、有奔头!”……
质朴的语言,道出人民的心声。
“你们往后还有什么打算?”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白高山攀谈。白高山回答:“就是希望日子越过越好。”
“一定会越过越好!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总书记的话引来满屋欢笑。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人民的笑容里,映出江山如画。
(四)
碧水北送,扬波千重;长河泱泱,利泽万民。
“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2021年初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南阳,专题调研南水北调。
今天,清澈的江汉之水,过巴山、走中原、穿黄河、依太行,奔流上千公里,入华北、进北京……中华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四横三纵”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正在勾勒。放眼上下5000年民族奋斗史,何等气魄!
西南,世界屋脊。
从成都平原出发,跨越“七江八山”,经历“八起八伏”,急剧攀升最高至海拔4000多米……川藏铁路建设穿山跨江,为沿线人民带去新的机遇。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2021年7月,研究着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面向未来、语重心长。
着眼人民永续发展,如椽之笔,描绘新时代的壮丽江山——
沿江河,总书记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华母亲河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
看城市,总书记谋划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发挥集聚效应、构建新增长极和动力源;
谋区域,总书记推动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赋予时代新内涵、发展新方向……
关键处落笔,彼此相连成势。
以千年大计的气魄谋划建设雄安新区;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赋予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历史新使命;伶仃洋上大桥飞架、三地通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万里山河起宏图,东方风起满目新。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
“平视这个世界”的人民,享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新篇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平视这个世界”的人民,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志气、骨气、底气极大增强,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将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神州万里处处新,正是“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盛世景象。
(五)
岁月奔涌。日新月异的人民江山,底色始终不变。
上海兴业路,新天地街区流光溢彩、人流如织。几步之遥,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兴业路76号”的石库门小楼静立闹市,朱红窗棂一如百余年前。
这是永不褪色的“一大红”。
2019年3月,全国两会。
“放映后,学生们自发起立默哀、鞠躬;战士们激动地跑到台上去,‘如果祖国有需要,马上就去上战场’……一幕幕感人至深。”有政协委员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影片《血战湘江》的幕后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凝神聆听,目光深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
江山因何不变色?
红船上的点点星火,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人民江山,是在战火硝烟、百年奋斗中铸就的厚重底色。所有的牺牲、奋斗与奉献,背后都是一颗赤色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寻根溯源——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鲜红的巨幅党旗前,他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眼里闪动着泪光。
行程万里,初心如磐。
嘉兴红船的深情瞻仰,油画《陈树湘》前的长久凝视,于都河畔的抚今追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遍布各个革命纪念地的“红色足迹”,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民族血脉。
这是一份特殊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
有人感叹,这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为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清醒而坚定,无私而无畏。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宁“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党,始终与人民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的党,铸就了永不变色的江山。
(六)
八百里太行壁立千仞,一渠清水穿山而来,流淌出一段“团结就是力量”的佳话。
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困扰千年的干旱问题,河南安阳林县数万人民,用近10年时间,在太行山腰生生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引水渠,定名“红旗渠”。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凝望润泽一方的人间奇迹,他赞叹道:“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对于英雄的人民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有着透彻的体认:
遥观乌江的悬崖峭壁,深思“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创造了多少奇迹,取得了多少丰功伟绩”;
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瞻仰中共绥德地委旧址,感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
……
回望来路、纵览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的总结振聋发聩:“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今朝再看江山胜景。从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尽锐出战里,从4.26万名白衣战士驰援湖北的无悔逆行里,从塞罕坝荒山变青山的绿色奇迹里,从八步沙“六老汉”的英雄事迹里……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唯有依靠人民、万众一心,才能拥有不断闯关夺隘、一路高歌猛进的力量。
如何更好凝聚人民的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这一庄严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强调在新征程上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连续第九年,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在全国两会前如约而至。上年度活动中,1100多条有代表性的建言被转给《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人民智慧由此融入治国理政的鸿篇巨制。
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从征集网民建言,到基层立法联系点直接收集基层意见,到城乡社区协商制度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再到来自农民、工人、社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共商国是,我国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江山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祖国东南,春江水暖,春山可望。1000多年前,衢州须江县改名为江山县。千年来,行政区域不断更迭,“江山”之名却沿用至今,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的一部分。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
千秋伟业,人民江山。
三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即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使命,共谋江山基业长青。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浩荡春风中,人民江山谱写新的史诗。(记者霍小光、张旭东、张晓松、朱基钗、施雨岑、史竞男、徐壮、张研)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