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人格,花有花格。牡丹花的雍容华贵、桃花的姹紫嫣红、荷花的高洁典雅、梅花的冰肌玉骨……红棉花(又名木棉花、英雄花)独具一格,红艳醉心、伟岸挺拔、热烈奔放、刚正质朴、纯粹至境,乃当之无愧的英雄本色。
红棉花盛开,引来路人驻足观望,拍照留念。人们喜爱红棉树的初衷各不相同,这让我想起初见红棉树时的情景。小时跟父亲到公园旁的木箱厂办事。看到门口有一个硕大的花朵,颜色鲜艳夺目。我好奇地问父亲:“这是什么花呀!”父亲告诉我这是红棉花,因花瓣颜色犹如英雄的鲜血,又称为“英雄花”。我抬头仰望,只见红棉树干直插云端,枝头上挂满火红的花朵。第一次邂逅红棉,给我带来强烈的震撼。从此,“英雄花”深深植根于我的内心深处。
1981年,我独自一人来到六公里外的一间中学复读。这所学校也有一棵红棉树。再见红棉树,虽没有初遇时的惊艳,但开始驻足欣赏红棉花的美,去观察和了解它。花开之时,没有绿叶,为的是积蓄力量,迎接最灿烂的时刻。红棉这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成为我们心中努力向上的动力。与我命运相同的考生,面对考场的失利,没有气馁,在挫败中一次次奋起。红棉花开花落,见证了我校学子的奋斗与荣光。
红棉向阳而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托物言志,以物喻人。1983年3月,我写的《我爱红棉树》一文,发表于《广东农民报》(《南方农村报》的前身)。受此鼓舞,咬定目标,在成为作家的追梦路上奋力前行,让儿时的梦想变成现实。
《我爱红棉树》的发表,让我有两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邻县的一高中女生,读了文章后,主动给我写信,对文章进行点评。一来二去,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文友。以文会友,延续至今。上大学时,适逢校学生会记者站招聘记者,专业不对口的我,凭借这篇文章,顺利加入记者站。以《我爱红棉树》为媒,机缘巧合,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广州人的春天,从一朵红棉花开始。阳春三月,“即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红棉花编织了这座英雄城市最美的春色。越秀区陵园西路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西侧,路两旁的红棉树,把天空染得一片通红,红得稳重、庄严,这条嫣红长廊染上了一层英雄气概,令人动容。
离我家不远处,生长着一棵红棉树。花开时,有客人到访,一定会到阳台驻足观赏,举起手机拍照留念。疫情来袭,斜风细雨中夹带一丝春寒,我熟悉的那棵红棉树悄然绽放。当人们宅在家时,从天色泛白到夜幕降临,环卫工人默默守护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一次,我看见他们用地上的红棉花拼出“加油”的字样,为过往行人打气助力。他们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红棉花,温暖了春天。
羊城花似海,最恋红棉花。我俯身捡起几朵,放置书房,不让往事成为过眼烟云。
(吴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