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刘畅、王纳)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联组讨论上,16名政协委员先后发言,围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主题直击痛点、难点,建言献策。
从源头上杜绝“跟班式”研究、重复建设
“要从政策源头上杜绝跟班式研究、重复建设。”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发言说。他提出建议:在项目论证和评审方面,要注意研究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否清晰明确,研究内容是否专攻某一细分领域;还需避免有些地方出现的“小项目大评、中项目小评、大项目不评”的怪圈,规避可能的风险;要将科研资源交到在第一线奋战的科研工作人员,减少科研领域的“包工头”现象;注重科研领军人员和核心成员能实际参与项目的情况,减少业余或兼职科研人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情况。此外,重大项目可以尝试建立委托制,委托研究基础雄厚、学术声誉好的大机构组织、实施,避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等现象,努力把单项技术做到极致;对于中长期重大科研项目,建议可以尝试德国“企业出题、大学/科研机构答卷”的模式。
大学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指出,大学要将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关键技术与面向地方,面向产业相结合。积极发挥企业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瞄准国家战略、瞄准区域特色、瞄准科技前沿、瞄准产业需求,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强力打造通用数字化建设底座
未来深圳的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哪里?如何再造“万亿”级企业,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8”重点产业集群等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成了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建议全力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深圳市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春说,深圳人口密度全国第一,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开发强度大,路网密度全国第一,超大城市的独特特征增加了城市治理的复杂度,创建数字孪生城市意义重大。
他指出,坚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开展政务服务、城市运营、空间设施、物联感知等多元数据汇聚融合和创新应用;持续打造最优数字营商环境,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需求,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以优质普惠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促进企业数字化发展;不断丰富强化数字化民生服务,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科技创新发展红利。
深圳市政协委员、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建议,由政府统筹成立数字化引导资金和专门管理机构,统筹建设数字化底座。通过协调各方资源,引导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校及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共同参与,集中贡献算力、数据、资金、人才及场景等各方资源,建立共享、共建、共用、共创机制和数字化底座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强化通用数字化建设底座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