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造——曾力、曾鹏作品展” 将于2月14日至 5月14日在广州市海珠区广交威斯汀酒店东裙1楼Fan House生活艺术空间举办,除了主会场外,分会场在珠光·云山壹号同期举行。展览策展人为曾芷君、谭红宇。
曾力、曾鹏兄弟出生于艺术世家,成长于南国陶都石湾。父亲曾良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石湾享有“鹰王”的美誉。兄弟二人从小受父辈的影响,自然热爱制陶,他们深受岭南文化的恩泽与滋养,又不囿于行业传统的束缚,能在艺术家、设计师和手艺人的多重身份间自如切换。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曾力:对于传统我只是“借题发挥”
曾力性情安静沉稳,有一种以无声胜有声的气质,这种气质也体现在他的创作方式和作品风格上绵密渐进、大气庄严,有静穆之美。由于从小就接受石湾师徒相授的教育模式,跟随石湾的师傅学习传统的陶釉配制及拉坯工艺,曾力的创作沉浸于对传统的承继与改良。但对于传统,曾力表示,这只是自己在“借题发挥”。例如创作广东音乐系列作品等题材,就特别顺手,这种感觉沉淀于心,从内心爆发出来,自然流畅到自己手中——这就是所谓心手相应。因为这就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什么题材。
为了展现古石湾陶瓷的制陶场景和工艺流程,曾力用国画白描的形式创作了《石湾窑》长卷。画卷里面的制陶工序每一个都是有故事的——从原材料开采、釉料制备、拉坯成型、陶塑创作到龙窑烧成,还原和记录了一段段流逝的历史。由于他就在石湾的制陶场景中长大,从小就在作坊中玩耍,所以他对各种工艺流程都很熟悉,画起来得心应手。手卷所传递的历史符号充满着强烈的对民间窑真挚的情感,长卷里也再现石湾老师傅们真实的手作状态。
曾鹏: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在
相对曾力而言,弟弟曾鹏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接受的是系统的学院派教育模式,所以,他的创作中更多现代主义的元素,加上对民间艺术如石湾公仔瓦脊以及云南瓦兽的吸收,他的创作模式更醉心于对传统的重构和超越。这种具有现代意识的创作表达,让他的作品轻盈飘逸、自由飞翔。
在技法上,曾鹏擅用泥片成型的创作手法,整块泥片一个个地组合,或敦厚大气,或轻灵流动,给人痛快淋漓的感觉。以及强调体面体块的错落,增强节奏感,由此产生构成的现代感。
泥片成型作为我国传统的技艺,在《清宫技术档案》里就有记载,过去的泥片成型相对厚硬一点,像曾鹏造得如此柔软却是少见。而且柔软的泥片,没有支撑要在想要的位置固定下来,且要体现随性自由的感觉,难度极高,这就需要熟悉泥巴的属性,需要长年累月训练的手感才能达到。
西班牙陶艺大师马斯特列在观看曾鹏的作品后表示,他用笔直的泥板展现陶泥至刚的一面,曾鹏的这种泥片成型的方式则把陶泥至柔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实用与审美不能分割
曾氏兄弟在艺术和商业的创作模式中,除了个人创作外,他们成立了工作室和作坊从事陶艺、铁艺、木艺等艺术创作,做一些和居家生活空间相适应的艺术产品,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陈设,让人在消费中得到美的熏陶。曾鹏认为功能和审美是统一的,是不能分割的,即使销售的产品,都尽量保持着手工的原创性,体现自然的质感和舒适度。
任何艺术能达到自如的境地都不容易,需要苦心经营。南宋皇帝高宗赵构的书法有着不俗的造诣,他在《翰墨志》中说道:“凡五十年间,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而适”。
曾氏兄弟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创作和研究烧窑技艺。正如展览主题“无心造”所表达的,正是他们践行着这种有意无意的自由创作状态——“随意而适”的大自在。
对话曾力、曾鹏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相对传统的石湾陶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曾鹏:传统的石湾公仔体现的一个是“塑”的思维方法,它的塑形还有写实的真实,人物比例都很讲究,包括情节上内容上都是很真实的。传统的石湾是用塑造的手段,我的创作更多的是吸收了陶艺的创造手段,保留创作过程中的感受,通过运用材料来体现你想要做的东西,核心还是艺术创作的手法。
我的作品跟传统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也在吸收传统的元素,用我们的语言去理解、去演绎。
广州日报:您的作品在造型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
曾鹏:我的造型都主要是讲“意”,自由度比较大,比例的合理度有时候反而忽略了,坐得住站得稳,舒服就行,就是自由发挥的一个状态。我比较喜欢《千眼》这件作品,因为在造型、体量上以及对抽象的迷恋,做得比较过瘾。它蕴含着无限的可能,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滋味,所以感觉到特别有力量。这种力量很抽象,具有相当的神秘和混沌感。
此外,我强调作品的装饰感,一般的雕塑是四个面,我的雕塑基本是前后两个面,这是我长期参与空间设计的体会,因为我们居住的室内空间都在压缩,你只要掌握好前后比例关系,作品能镶嵌到我们需要的空间里面。
广州日报:你们兄弟俩的作品区别在哪里?
曾力:我们俩的作品距离拉得很开。曾鹏是在景德镇学院学习时就专门研究民间的东西,所以说他从民间那里直接过渡到现代,现代主义的元素要明显一点。我从小跟着看师傅做工,他做什么我也做什么,所以应该说很传统,师传就是这样。但对于传统我也是“借题发挥”,做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
广州日报:你们做的实用器怎么体现功能与审美理念相结合?
曾鹏:首先我们是营造空间,里面的每一个摆设,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的视觉空间。运用根据材料的特性,木头、铁艺制作的整个工艺都是我们来处理,包括上面镶嵌的陶片。我们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强调自由、开放、随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不经意,但当使用者用起来时却爱不释手,我们希望用放松的态度和方式来进入生活——这就是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