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从人居到住房再到产业 想象力边界不断拓展

TOD:风口之上 迭代不断

龙乐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乐乐

  TOD,这是近来楼市之中热度极高的三个字母。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TOD这一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不断提升着城市发展的精细度与人民生活的便利度。今年的广州TOD项目,呈现出高能级枢纽项目集中亮相,产品模式和产品形态都持续迭代的特点。而放眼更远的将来,TOD更将跳出目前较为单一的房地产与写字楼开发模式,在片区发展与居民生活上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TOD是什么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在城市区域开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一种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社区和居民活动范围集中在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的5-10分钟步程内。

  市场解读

  TOD概念受认可 产品优势不断迭代

  以住宅业态而言,TOD可以称得上是当前广州楼市热度最高的产品形态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广州新房网签金额为2923.38亿元,其中TOD项目网签金额达288.82亿元,占比约10%。可见,TOD住宅项目表现可圈可点。

  未来的供给也将持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楼市中在售或即将入市的TOD概念住宅项目,已经多达20余个。据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分布在轨道站点周边1000米的居住实有人口占总人口的64.8%;轨道站点周边1000米覆盖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占总量的47.6%,人口和设施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布局的态势很明显。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从供应规模,还是生活便利度而言,TOD已经成为了置业时不可忽视的选项。

  伴随着开发商在产品开发上的不断迭代,TOD项目的魅力正在从单纯的“地铁上盖”逐渐变得多元起来。

  首先,枢纽级TOD项目集中亮相,大大拓宽人们的生活半径。今年,新鸿基于广州南站的项目迎来首期住宅项目的入市,业界对于这个来自香港的“TOD专家”将捧出怎样的作品给予了极大关注;在广州北站,金地商置打造的花都区第一个TOD综合体项目于去年下半年亮相。可以说,未来的TOD项目,将是一个真正面向大湾区的市场。

  不同于以前产品模式多以轨道交通上盖TOD为主,市场近期也迎来两个公交TOD的入市,分别由珠实集团与越秀地产联合广州公交打造。虽然目前公交站场TOD的市场认知度仍有待提高,但公交路线覆盖面更广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此外,随着包括越秀、万科、龙湖等在内的多家头部房企均将TOD模式作为重点发力方向,TOD市场的激烈景象推升了产品的不断迭代。以越秀地产为例,轨交物业开发已成为其最闪亮的名片,更成立了TOD研究院专门进行产品的研发。在短短几年间,其TOD产品就经历了从TOD1.0(轨道站点距离增值)、TOD2.0(土地高效复合利用增值)、TOD3.0(站城一体化增值)、TOD4.0(运营服务增值)向TOD5.0(产业导入增值)的持续进化。

  趋势

  跳出单一开发 让居民到站即“到家”

  虽然TOD模式下的各种业态已经有了极大丰富,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黄慧明看来,TOD的想象力还远不止于此。“轨道交通TOD应走出房地产开发、商务写字楼开发的单一模式,利用轨道交通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优势,充分打造体现居民幸福感的城市客厅。”黄慧明表示。

  他指出,截至2022年广州地铁已运营车站250多座,地铁出入口1200余个,可充分利用这些出入口及附属设施的周边空间,塑造为一站式的旅游服务、邻里生活功能区块,创造有趣味的、有归属感、有幸福感的TOD城市客厅。通过出入口地块精准配套居民需求,提供交通接驳、买菜取货、餐饮娱乐等生产生活配套功能。到了这个“客厅”,居民就会产生“到家”的感觉。

  在居住之外,车站空间周边多余空间,包括高架桥下、附属设施周边空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交通枢纽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与24小时开放的便利设施,可容纳办公、运动、创客、物流等更多元的服务功能空间。”黄慧明解释道,例如东京地铁公司利用闲置空间运营小规模的共享办公盒,适应网络会议等办公需求,利用地段优势使空间及客流转化为商业价值。“我们也对此做了一些探索,提出“微型TOD”的理念,强化地铁附属设施周边微型交通公共空间的集约利用,让原本的交通设施消极空间成为融合交通集散、服务配套、文化艺术、公共活动等多元功能的社会空间和城市展示窗口。”可以说,从人居到住房再到产业,围绕着TOD的想象力边界正在不断拓宽。

  挑战

  考验资金实力 要向城市运营商转型

  在此过程中,开发商又将迎接怎样的挑战呢?

  实际上,TOD项目从建设开始就对开发商有着颇高的准入标准。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告诉记者,由于TOD项目往往与地铁轨交等相连,多为地铁上盖,涉及承重、管道等问题,施工难度远大于一般单体项目。“受轨交开通、施工复杂和人流导入周期等因素影响,项目资金投入更高,开发周期更长,整体回报也慢一些,参与房企具备的实力也要更为强大才行。”

  而黄慧明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TOD不仅是单一的开发环节,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站点周边800米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产业链组织企业市场化开发形成不同类型的TOD产品。而在对人-地-房-业等不同要素的分析中显示,目前广州TOD开发仍有很大发展与提升空间。具体到产品开发中,应该推广全流程闭环发展的模式——规划设计先行,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对空间要素资源进行统一安排部署,而作为这些空间资源的运营方,也需要在设计之初就介入进来。

  另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在TOD全产业链上参与的企业更多是抱着房地产开发的心态。然而,TOD产品更需要保持“长期主义”的心态。一方面需处理与轨道交通的关系,另一方面不同产品的产业链侧重点及盈利点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企业明确自身定位,找准产品类型。

  黄慧明表示,大型TOD项目实践跨度长,需要长时间的开发建设。“一个好的TOD项目能够带动片区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设计单位的初衷。而开发主体则应重点围绕市民对居住幸福的需求,全链条参与TOD产业,精准定位TOD产品,由开发商逐步转型为城市运营商。”

 
     标题导航
从人居到住房再到产业 想象力边界不断拓展~~~
1月实际市场表现好于去年同期~~~
高质量发展大会划“重点”,长隆万博板块价值再刷新~~~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聚焦大湾区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促一方发展 保一方平安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生活周刊·时尚·旅游
   第A14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5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6版:文娱·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追热点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TOD:风口之上 迭代不断
楼市“小阳春”提前到?
区域顶流耀胜新世界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