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家灯火、欢庆新春的时刻,在广阔的黄茅海海域中,钢铁栈桥横亘处依然是一片如火如荼的热闹景象。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超200米的主塔拔地而起,一排造型别致的TY墩盖梁沿着栈桥整齐排列,施工栈桥上工程车辆往来穿梭……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港珠澳大桥”西延线,起于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平沙镇,向西跨越崖门口黄茅海水城,经江门台山赤溪镇,止于台山斗山镇,路线全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度约14公里,全线于2020年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张璞
早上6点顶着寒风投入紧张施工中
春节期间,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如火如荼,在T4标段,留守的391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投入紧张施工中。该标段总长3.048公里,施工范围是高栏港大桥西塔、西辅助墩与西过渡墩,高栏港大桥西侧钢箱梁及中跨合拢段吊装;中引桥下部结构施工与上部结构吊装;黄茅海大桥东塔、东辅助墩与东过渡墩,黄茅海大桥东侧钢箱梁架设等。
高栏港大桥Z4#墩、黄茅海大桥Z3#墩预计3月份完成封顶,目前两主塔均已进入上塔柱施工阶段,中引桥盖梁已完成7个,占比37%。站在施工栈桥远望,“小蛮腰”的主塔形态已经初步显现。一年来,经过技术团队夜以继日的攻关,“部品化”施工工艺已经在全线得到了推广应用,突出解决了主塔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部品钢筋安装耗时长,以及成本高、异形索塔部品斜率大,吊装、运输困难、成品尺寸大,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变形较大等问题,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时在BIM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加持下,项目管理智慧化、规范化不断提升,荣获202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二等奖,BIM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展现工程特色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冬季是季风频发的季节,昨天气温下降,海面上风力强劲,乘着施工电梯上行到爬架的过程中,风力不断加强,大风穿过钢板的孔隙发出尖利嘶吼。早上6点,施工人员顶着寒风,来到了预定施工地点,开展紧张的施工。
“即使天气恶劣,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作业人员每天早晚6点交班时间总是雷打不动的。”黄茅海跨海通道T4合同段现场负责人黄明明说。
坚守黄茅海施工现场的第3个年头
黄明明是黄茅海跨海通道T4合同段项目部生产负责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荣获2016年度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9年度优秀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四公司QC成果发表一等奖。
今年春节,黄明明主动加班加点开展工作,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施工生产工作。“项目部通过提前策划,对春节期间各工点施工任务进行了周密安排,今年留守作业人员有391名,管理人员有40余人,为了让大家留守过年不孤单,项目部组织了文体活动和团年聚餐,同时根据作业人人数比例发放了猪肉和食用油等慰问品,跟大家一起过一个暖心年。”黄明明说。
“今年春节期间的工作安排要比正常施工时更加小心谨慎,一来作业人员有不少新人,作业工序不熟悉、作业环境不熟悉;二来春节期间人员心态与平常有较大的区别。作为现场管理者,我们要做得比平常更加用心,梳理好现场工序施工安排,提前检查好设备使用状态,针对风险较大工序做到全过程盯控。”黄明明不时叮嘱现场值守的技术员。
“今年春节,是我坚守黄茅海施工现场的第3个年头,每次留守工地,家人都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建设工地不放假,所以我每次都得耐心解释一番。”黄明明说,“过年期间,桥梁建设现场基本处于正常施工状态,为保障工地正常运转,必须留下管理人员,我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我提前把老婆孩子接到身边了。”
黄明明告诉记者,现在工作之余,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更多了。这是作为一名“大桥人”,一名父亲和一个儿子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