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

构建不同功能特点的乡村社区生活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乡村社区生活圈是指村庄建设范围内,从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角度,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乡村地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致公党省委会表示,乡村社区生活圈是乡村各类服务设施布局的载体,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和全新实践,对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和生产服务设施,满足村民文化交流、科普培训、卫生服务等需求,以及日常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存在的问题,致公党省委会认为,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区域,应发挥先行先试的先锋精神,开展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试点工作。“根据我省不同地区差异,针对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等不同区域选择不同乡村地区开展试点,明确不同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发展特点,统一制订规划方案,构建‘分级配置、分类引导、集约复合’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并落实各类服务要素配置的具体内容、规划要求和空间方案,形成行动任务,安排专项资金,推动项目落地。”

  开展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试点工作

  对于我省乡村各类服务设施配置不足,供给水平和建设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的问题,致公党省委会建议编制《广东省乡村生活圈规划技术导则》。参考国内其他地区已发布的关于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引,结合我省实际,考虑区域差异,制定我省乡村社区生活圈划定原则、方法和各类设施配置模式,以及乡村社区生活圈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系,以指导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和实施。

  建议提到,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以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突破传统等级制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模式,考虑就近几个自然村为单元建立乡村社区生活圈,合理布局符合当地村民需求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安排重点资金支持这些项目建设。

  探索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新模式

  如何探索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新模式,打造宜居宜业乡村?致公党省委会认为,需要立足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应对未来趋势,根据生活、生产、生态、治理方面的策略引导,构建不同功能特点的乡村社区生活圈,以集约弹性、复合共享为原则,合理配置和建设为老人、儿童、中青年全年龄段服务的各种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满足村民文化交流、科普培训、卫生服务、养老福利等需求。

  致公党省委会表示,要考虑到乡村社区的地域特殊性和村民实际生活规律和需求,乡村社区生活圈也不能片面强调“15分钟”可达,探索不同类型的乡村社区生活圈模式,打造乡村地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全面融合与共同繁荣。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2023广东两会·报告摘要
   第A3版:2023广东两会·报告摘要
   第A4版:2023广东两会·预算报告
   第A5版:2023广东两会·在现场
   第A6版:2023广东两会·在现场
   第A7版:2023广东两会·热话题
   第A8版:广州文化发展成就
   第A9版:广州文化发展成就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穗月留聲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大湾区观察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
   第A18版:文娱
   第A19版:健康周刊
   第A20版:教育周刊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第ZSA17版:中山新闻
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厚植营商环境土壤
在国民基础教育课程引入防疫基础知识
构建不同功能特点的乡村社区生活圈
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体现深圳新担当新作为
以法治助推广东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