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正在进行中。记者了解到,今年省政协委员、党派团体不少提案都关注广东制造业建设,聚焦培育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并提出多项可行性意见,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朝露
加强政策引领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制造业是广东的立根之本,自始至终都是广东的看家本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动。大力推进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锻造制造业韧性的关键之举。如何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夯实广东制造业基础?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交提案,建议加强政策引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有利的营商环境。
提案建议,加强政策引领,在全省统筹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案建议出台政策措施,更高质量发掘和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企业。
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有利的营商环境也是提案中重点提及的内容。提案建议巩固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前瞻布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前沿领域,积极谋划培育未来产业领域;在提升产业发展基础上,应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多维度协同构建“平台+数字车间+中央工厂+示范园区+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提案还建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面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头雁效应”,牵头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平台建设等任务,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要素资源。
此外,还要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形成“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生态。继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加快湾区内生产要素、智力要素的流动,在规则对接和制度创新上探寻摸索,为企业汇集更多的资金、技术、智力优势。
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打响“广东品牌”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排头兵,强化“专精特新”体系建设,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意义重大。目前,“专精特新”产业布局分散,专业园区建设不足。
对此,民建广东省委会建议,创新土地供应模式,优化专业园区建设,加速产业协同发展。提案建议首先保障中小企业用地需求,在产业集聚度高、中小企业密集、老旧工业点众多的地区,推动“老旧工业点改造+小微企业园建设”齐头并进,建设集约高效的小微企业标准厂房,聚焦主导产业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在城市中心城区,允许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开展联合拿地、联合建楼,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用房。其次,引导现有园区创建广东省特色产业园区;新设园区主导产业应紧密围绕二十大战略性产业,各市应引导园区将主导产业细化到下一级、下下级产业领域;限制同一细分产业园区数量,倡导错位发展。
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是打响“广东品牌”的关键举措。提案建议开展“标准+认证”体系建设,聚焦广东省二十大战略性产业,开展“广东制造”先进标准建设。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标准化公益培训,围绕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建设要求、建设路径、相关政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将“广东制造”标准与“广东知名品牌”评选联动,系统识别“好企业、好产品、好服务”。最后,加强知识产权指导和保护,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如支持外向型企业注册国际商标开拓海外市场,打造更多适合国际市场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依托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广东分中心,加快构建海外维权专家库和专业律师团队,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风险预警、维权和纠纷应对等提供咨询服务。
发挥企业积极性 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发挥积极性,更需要高素质人才加持,为广东制造业不断迸发活力,不断创新生态体系提供基础支撑。民建广东省委会对此提出提案,建议发挥多种所有制资本作用,为制造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提案建议,发挥多种所有制资本作用,在不同产业领域有侧重地发挥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作用。如在部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可利用大型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引导国有资本进入新兴领域进行探索发展。在市场竞争成熟的领域,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保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民营经济发挥更大活力,创造更多市场主体;建立打造部门职能约束的招商引资体制,精准开展产业招商,提升全国乃至全球企业家投资广东制造业的积极性;打造多层次的制造业企业体系,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以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为基石的世界一流企业群;充分利用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等,引导其进入制造业实体经济领域,利用政银企合作的模式,降低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
围绕立体式制造业人才体系建设,提案建议以产业创新平台吸引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团队和专业人才参与研发建设,汇聚战略性产业集群优秀人才,推动实施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试点、产教融合城市、企业培育试点等;实施更长效的人才定向培养机制,结合制造业现实所需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以工业制造、工业设计的培养入手,再结合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产教融合的步伐,通过与大型制造业企业共建人才实训基地、技术联合体、联合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培养实操型人才;继续加大海外招才引才力度,通过定向引进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的产业人才来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