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莉
“国补”刚退,两大新能源车销量巨头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比亚迪宣布上调售价,不少国内新能源车企跟进;另一边厢,特斯拉却宣布降价。有业内人士指出:没有了补贴的新能源汽车等同于“裸奔”,不仅要集体“对外”与燃油车进行价格交锋,“对内”还要应对特斯拉挥下“价格大刀”带来的利润挤压。新年伊始的这场车价波动,预示着2023年将是所有新能源车企更具挑战的一年。
涨价降价,各有所求
尽管进入新的一年还不到半个月,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风起云涌。在刚过去的1月首个周末,记者实地走访本地多家新能源车展示店发现,人气稍显冷清。这与去年12月底大量消费者赶补贴末班车,争相到店咨询下单等的情形判若两景。
特斯拉放出降价大招,门店客流增加立竿见影。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店内的日销售量相比去年12月“翻了几倍”。这次降价也是特斯拉多次调价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
另一边厢,暂居新能源汽车销售榜单首位的比亚迪,则上调了车型售价,涨幅为2000元~6000元不等。此举引发多家车企跟进,东风新能源、长安深蓝、上汽大众等多家车企也上调了售价。“从涨价幅度看,去年新能源车国家补贴最高为1.26万元,基本与近期新能源车价格上涨幅度吻合。”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此外,也有少数品牌如沃尔沃、小鹏、零跑、魏牌等“不涨价”也“不降价”,通过“限时保价”(即自掏腰包补贴原‘国补’的部分),保持车型售价与2022年底的综合补贴后的价格一致。
对于车型降价的原因,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的解释是“特斯拉坚持以成本为定价”。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对销量的渴求,才是特斯拉降价的主因。据特斯拉发布的数据,去年特斯拉全球共交付131万辆汽车,未达到马斯克定下的150万辆销量目标。
降价是否真能换量?
特斯拉降价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销量。在全行业大多数车企涨价的大背景下,特斯拉此举无疑会刺激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而又通过规模效应提升企业的整体利润。记者留意到,在降价之后特斯拉的订单可用“丰收”来形容。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长期走势仍然很难看清——毕竟,特斯拉最初是以高端品牌的定位进入市场。
谁将“狙击”特斯拉?
信达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陆嘉敏分析表示,此次特斯拉降价后,最直接影响的是20万-25万元轿车市场,以及30万元以下SUV市场。如比亚迪汉和海豹、小鹏P7和G9、极氪 001、问界M5和M7等均将受到冲击,部分订单可能会流向特斯拉。“较大幅度降价,有助于削弱观望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更有利于增加在手订单厚度。”但她表示,其他车企也会做出相关应对,适当“狙击”特斯拉的降价行为。
展望——
新能源车仍有降价空间
特斯拉的此次降价或许还不是“终点”,其财报显示,特斯拉的单车净利润达到了1.07万美元,而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仅为1466美元。此次特斯拉Model 3降价幅度超过35%,降价使其净利润率已经很接近比亚迪了。不过,特斯拉第三季度季报显示,特斯拉当季毛利率仍高达27.9%。即便是此番全系降价,特斯拉的单车利润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也就是说,特斯拉还有进一步下调售价的底气,这对其他品牌来说会有压力,也会促使新能源汽车售价持续下调,与燃油车竞争时更有性价比优势”,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顾志军指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掀起多轮‘价格战’,一是因为特斯拉,二是因为要跟燃油车抢市场。”
不过,不少车企短期内将“以静制动”。“大部分车企短期内都不会贸然跟进,尤其是刚宣布涨价的品牌。”一位新势力品牌的高管向记者如是表示。小鹏汽车已对外表示,会根据自己的销售节奏调整,不会跟随其他车企。蔚来与理想重申:自身产品定价不会受到其他车企定价的影响。
产品价值认知矛盾求解
有业内人士指出,特斯拉的降价“杀敌一千”,但也“自损八百”。特斯拉采用直营模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让价格公开透明,但也因为没有了经销商这一层的过渡环节,价格的频繁调整,也加剧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基于产品价值上的矛盾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