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医药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完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内容。中医药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求。只有通过守正创新,让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得到更多认可,中医药的现代化、产业化才能够获得发展合力,中医药才能再次勃兴。
做好经典名方的挖掘研究工作。我国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积淀。此前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等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加快中药新药审批。应从国家层面加强总体设计、布局,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三方联动,以中医临床重大需求为导向和驱动力,以名医临床团队为核心,继续做好经典名方的挖掘研究工作,为百姓输送更多经典优秀的中医药方。
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守正创新,要求在丰富的中医药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出新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中医药强调“治未病”,为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可以考虑将中医药治未病项目与各种体检项目结合起来,为百姓提供享受更多中医药服务的选项,也可以考虑与经典名方的挖掘研究工作一道,建立针对特定家族病史人群的用药计划。形成更多实用管用、易取易得的方案、措施、产品、技术,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实现中医药价值再挖掘、再发现,助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满足基层对中医药的需求。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长效治疗的优势,满足基层群众利用中医药治病保健的迫切需求。从国家、区域、地方各层面,整合名院、名医资源,更加有序、高效推动“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通过对基层西医开展规范化中医培训、在基层推广标准化适宜中医诊疗技术等,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开展和完善远程中医诊疗工作,有条件地实行网售中药,打通中医药网上诊疗“最后一公里”。
做好价格指导工作。当前,以部分中药品种(如广藿香、大青叶、山银花、金银花等)为原料的中成药终端零售市场需求激增,中成药企业原料出现阶段性紧缺,应加强对恶意炒作、哄抬药材价格等行为的管控。医保部门应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服务的实时医保支付改革,开展好中成药带量采购工作。
(摘选自《经济日报》 作者: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