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仅取决于日益富足的物质财富。在广州,这座以“人情味”著称,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的超大型城市,大家既关注城市的形态、商业、文化、生态,同时,也在乎个体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在人生的旅途上找到自己的梦想,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得到认可,当遇到困难时,也有人在身边给予自己坚持的勇气和希望。而当城市的善意不断汇集,回应每一个细小的声音,一同向上向善时,人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越来越丰满、一直可持续。
一座城市的善意,又从何而来?值得关注的是,在广州,近年来,广州市民政局一直积极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基层治理、慈善、社工、志愿、社会事务等民政工作中。过去十年,广州社会多方凝心聚力,创新社会治理,培育出互帮互助、和谐和睦、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在追逐幸福的新征程上,人们用生命影响生命,互相关心,增添了更多“人情味”。文明之风持续吹拂,引导激发群众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彰显着广州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图/受访者提供
一事一议,街坊邻里共建美丽家园
如今,增城区石滩镇下围村的村民们早已习惯了村里的事自己做主。
广州市增城区江龙大道中107号,是下围村村委的所在地,在办公楼二楼,设置了下围村村民议事厅。走进里面,可以看到主持席、代表席、旁听席、发言席等,后方墙上,张贴着《石滩镇下围村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过去8年,下围村土生土长,如今担任下围村党支部书记的郭庆东和众多村民就是在这里,一事一议,决定了村里的大小事务和发展方向,一起将这个曾经的上访村、问题村,改造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制度上的突破和完善,成为下围村蝶变的关键。彼时,广州正深化完善城乡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建设,形成“有事好商量,请到议事厅”城乡社区议事协商116工作法,即坚持基层党组织全面领导1个核心;1套村民代表会议及社区居民议事制度,以及议题收集、党组织提议、议题酝酿、合法性审查、协商表决、执行监督6个步骤。
“村里的变化那叫一个天翻地覆。”李青梅是一名来自四川的外来务工人员,十多年前来到下围村,为了谋生,开了间理发店,“当时,到处都脏脏乱乱的,没人管,反倒是经常闹矛盾”。但2014年后,她突然发现,村里团结起来,开始探索和实践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新模式。2015年,决定“在清水塘及塘尾改造建设沙庄公园”,2017年,决定引进花果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村里几年一大变”。
村里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更重要的是,村民之间有了大家庭的感觉。李青梅说,“村里的氛围特别好,特别是对老人,有福利金,逢年过节大家也会聚在一起做活动。”也是在这些年,李青梅不知不觉便融入进来,还经常为周边老人义剪,随叫随到,提供上门服务,每个人都在一事一议中找回了归属感。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下围村,如今,广州已推广并实现全市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全覆盖,截至今年11月,广州累计参与协商议事220.51万人次,开展议事协商18.39万次。
社区内,真正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自己商量着办,街坊邻里当起社区建设的主人翁,找到了归属感,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同时,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的日臻完善,城乡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也给每个街坊邻里带来了建设社区的更大底气,大家发现,社区能变得越来越好,也就越来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助人自助,慈善掀起向上向善风潮
实际上,城市是由人组成的联合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也是这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最生动的注脚。而在社区外,近年来,广州也在不断培育“人人慈善为人人”的浓厚氛围,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社工人才队伍以及志愿服务,将“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从公益慈善圈传递开来。2017年初,广州提出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率先将慈善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把创建“慈善之城”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慈善组织得到孵化和支持,社工队伍不断迈向专业化,带动更多市民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将目光聚焦到更大的舞台上。
在白云区,曾在农村留守多年的李忠黎等人本着“帮助儿时自己”的初心于大学时期成立了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毕业后公益基金,从最初的学校摆地摊到建立图书室,一步步带动更多人,已为国内1800所农村小学的50万孩子提供关爱服务;在荔湾区,先天伴随视力障碍的张倩昕先后攻读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完成社会工作者(中级)考试,并创办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让更多视障人士接受个性化的社会适应性训练,并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重塑人生;此外,广州不断培育孵化志愿者队伍,而不少志愿者队伍也开始从简单的志愿活动,逐渐深入至设计公益项目,助残济困,为老服务。
如今,投身慈善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潮流。助残、护幼、为老、救急、济困……两百多家慈善组织和数千家社会组织投身公益慈善,交相呼应,守护每一个个体的尊严和价值;街头巷尾,7000多名社工用生命影响生命,以社会工作手法陪伴困难街坊探寻幸福和希望的密码。与此同时,400多万名志愿者遍布城市每一个角落,传递温暖,守望相助,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步履不停。向上向善,蔚然成风,同样得益于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慈善环境营造。
过去十年,广州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年均增长率超过10%,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位居全国第二,这座城市正通过慈善项目推介会、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以及开展大型全民募捐活动,将慈善融入市民生活,初步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协作、公众参与的慈善工作格局。在此背景下,公益慈善的行动者正是带着每一位市民的互助之心,推动社会发展。而在未来,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这座城市亦将继续深化慈善之城建设,让文明之风持续吹拂,引导激发群众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