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1日诞生的广州日报,迄今已走过整整70个春秋。
栉风沐雨七十年,守正创新七十年。
七十年我们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七十年我们坚守“广州日报是广州人民的报纸”,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七十年,一代又一代广州日报人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将广州日报的专业地位、经济规模推上一个巅峰,并在全媒体时代里,迎来新的辉煌。
回眸是为了致敬广州日报人的果敢与勇气——
开拓创新我们砥砺奋进。
上世纪80年代,广州日报主动提出“自筹自支、自负盈亏”,率先实现了财政断奶。紧接着,为了提升自身造血功能,我们不断实施创新举措:率先在地方党报中4版扩8版,率先成立发行公司自办发行,率先在国内报纸中推行广告公司代理制,率先成立中国内地第一家报业集团。
首吃螃蟹后,渐入佳境。1997年7月1日广州日报推出香港回归“97版”特刊,分三次滚动印刷出版,甫一出街便抢购一空,在此后几天内不得不一再重印。“97版”在中国新闻史上创下“一天报纸出版版面最多”“一天报纸出版次数最多”等多项纪录,创造了新闻史上的奇迹,也为日后连续不断的经营与内容的创新积累了经验与胆气。
回眸是为了致敬广州日报人的情怀与担当——
坚守初心我们使命在肩。
追寻事实不畏险境。汶川地震发生时,是回家探亲的广州日报记者第一时间传回一线消息,他从震裂的危房中抱出病母后,转身投入到震中的紧急救援中,当晚发回广东地区媒体第一篇来自现场的报道。其后,记者们纷纷请命深入震区,在野地的帐篷外和着泥浆与眼泪传回一曲曲生命之歌。我们潜入险地挖黑幕,揭露高端超市的欺诈内幕,曝光的士公司和停车咪表的利益链。我们涉险直击1998年全国特大洪水,生动记录了百万军民抗击洪魔的历史场景。
稳定民心通宵达旦。2003年非典时期人心浮动,不少人上街抢购大米食盐,眼看比疫情更凶猛的恐慌性抢购潮就要到来。我们迅速反应采编辟谣报道,头版头条一篇《盐荒米荒纯属无稽之谈》处处高挂,让市民情绪迅速回稳、市场恢复平静。冰雪灾害期间广州滞留了数百万返乡旅客,广州日报率先倡导“平安是对家人最真切的爱”,及时发放号外《春运紧急指南》号召人们留下过年。
扶困济弱义不容辞。2012年,广州日报建立了媒界首个公开每一笔收支的慈善基金——广爱基金,筹得几千万元善款,为逾千困难家庭雪中送炭。广州日报发起的“百名党员救治百名特困病人”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从100名党员发展成为数万名党员参加,救助了超过6万名特困病人。
回眸是为了致敬广州日报人的胸怀与气魄——
意气风发我们放眼寰宇风云。
我们的记者曾经入战地历硝烟,他们最早预判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间,他们循着卡扎菲逃亡的路线寻找到末路枭雄最后藏身的洞穴,他们扛着电饭煲小米咸菜进入战时的利比亚。2007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广州日报记者奔赴欧美,去旋涡的中心实地采访全球金融市场的掌舵者们,一个月期间,6名记者发出了200多封约访邮件,最终拿下了格林斯潘、索罗斯等国际金融巨擘。
从世纪之交“全球追日”200版特刊到“寻访消失的海岛”(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系列报道),从“直击印尼地震”到“探访福岛核泄漏”,从“寻访百年奥运回归雅典”到“欧盟分裂英伦脱欧”,从“追随友船远海来”(“哥德堡号”系列报道)到“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日报的新闻情怀大气磅礴,广州日报的报道足迹遍布新闻发生的每一个现场。
回眸是为了铺展更加壮阔的未来图卷——
时代在变,载体在变,初心不变,追求不变。广州日报宏伟的融媒巨舰正在驶向新的辉煌。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晓云)
厚植人民情怀
直击全国特大洪水
1998年
推出《盐荒米荒纯属无稽之谈》报道
2003年
开展“百名党员救治百名特困病人”活动
2005年
开展“寻找四个大兵”活动
2008年
建立“广爱基金”
2012年
“寻找广州人身边的平民英雄”专栏开栏
2012年
深入河南暴雨一线直击救险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