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纸,不仅是新闻纸,更是档案纸。它记录时代进程,自身也汇入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它见证社会发展,自身也融进发展大局而笃定前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创刊之初发行几万份报纸,到如今集“报+网+端+微+院+库”于一体的融媒巨舰,广州日报的70年,不仅是见证中国报业改革发展的70年,也是紧跟广州发展步伐、见证城市变化、与城市共生共荣的70年。
一个个策划,是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记录下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重大时刻;一篇篇报道,是一次又一次的倾听与诉说,关注着城市万千灯火下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一张张版面,是一个又一个足迹,刻印着时光长廊里城与人不断向前向好的一帧帧画面。
城与报,同向而行。
我们记录奋斗足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视察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一份来自基层的报告》《广州上新了》《三年赶考路 不负阅卷人》,是广州人民凝心聚力、不负重托,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在奋斗前行中书写的精彩答卷。
我们唱响广州声音。《财富》全球论坛的系列报道,让全球从岭南文化中解锁千年商都的财富密码,也让世界从广州读懂中国;《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写下广交会130届的新变化,“中国第一展”的辉煌见证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的历史,也让广州的全球显示度越来越大。“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成为新年俗,记者跟踪报道花市的脚步从广州走向全国各地,甚至走向海外,花市成为讲广州故事、塑城市形象、展城市魅力的绝佳新闻素材。
我们关注城市巨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开启湾区时代,《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擘画新蓝图,《大湾区观察》记载着大湾区城市间互联互通的点滴变化,畅想“湾区之心”的美好未来,也打开广州发展的新画卷。《广州靓爆镜》的镜头里有大项目热火朝天的工地,有口袋公园里怡然自得的粤剧票友,也有白云山拆违复绿、尽显生态之美的风景。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皆可翻阅检视。
我们陪伴市民成长。无数面孔被记住——有永远冲在前线的最美逆行者钟南山,有徒手爬到防盗窗上救下女童的托举哥周冲,有11年培养出36名世界冠军、用跳绳实现孩子梦想的乡村教师赖宣治;无数故事被传扬——单身妈妈龚桂花照顾脆骨病儿子勇仔20年,抱着儿子去高考,母子情深让人感动;海珠区老民房起火,一名男子救火后默默离开,这样的无名英雄让这座城市格外温暖。
我们重拾文化印记。《粤韵周刊》里,有广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的荣光,有一笔千针色彩瑰丽的广绣传承,有古代学宫和书社云集的文脉书香,广州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鲜活的城市灵魂、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都在这里汇集,让人们领略到岭南文化之美;而这些厚重的文化记忆,都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底蕴,凝聚新时代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70年来沧海桑田,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
媒体大步向前。我们告别铅与火,迈进光与电,拥抱数与网,迎接智与端,媒体不断迭代升级,奔流不息。
城市焕新活力。我们弘扬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记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倡导以绿色发展护佑生态底色,传播以“绣花”功夫让老城留住乡愁,阐释以更大改革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媒介变了,内容生产的方式不同了,传播载体变多了,但党媒的初心使命不变,与城市共生共荣、血脉相连的关系不变。
我们在新的赛道上再次出发。
我们仍将持续关注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记录千年古城焕发青春活力的每一步;
我们将继续为民生鼓与呼,关注老广的新鲜事,倾听街坊的心里话;
我们始终坚守使命,激浊扬清,让主流价值发出最强音!
(广州日报评论员谭敏)
书写精彩广州
推出《一份来自基层的报告》《一组来自南粤的信简》《一张来自广州的答卷》三姊妹篇
2019年
推出《广州上新了》手绘八联版
2020年
推出《双循环 大联动》第130届广交会特别报道
2021年
推出《读懂广州·粤韵周刊》
2022年
推出《凯风自南》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布特别报道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