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重要时刻,
广州日报有立场、有态度、有行动,
为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提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
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力担社会责任,
彰显党报主流媒体的大报风范。
2003年2月中旬,在非典疫情乍起、抢购米盐风潮涌动的关键时刻,广州日报率先向公众披露疫病真相。一篇《盐荒米荒纯属无稽之谈》的消息,一篇《百姓知情 天下太平》的评论,配合政府部门在24小时内迅速平息了盲目抢购的风潮,恢复了秩序,稳定了人心。受到了上至中宣部及省市领导、下至市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关键时刻还是要看广州日报”,在每一个重要时刻,广州日报都有立场、有态度,为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利益提供了巨大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
助力政府平息抢购米盐风波
2003年年初,医疗卫生线记者黎蘅敏锐捕捉到市内有好几家医院的医生护士感染了一种怪病,都是在抢救这种病的病人时被感染的,发烧、咳嗽,抗生素也不起效。她和几家有治疗呼吸道疾病专长和收治了这种病人的医院取得联系,以《春季温度湿度变化大慎防流感》为题写了一篇健康科普新闻,这篇报道于2月10日随着《广州日报》来到了广大市民手上。后来根据央视等媒体报道,这篇稿件是当时最早描述“非典”症状并提出预防措施的报道。
此时,关于非典的传言已甚嚣尘上。2003年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和广东省卫生厅分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及时召开,使得之前因夸大和歪曲非典型肺炎病情而引发的板蓝根和白醋抢购风潮平息,但从2月12日下午开始,另一波谣言又在广州市周边城市兴起,逐步影响到广州,引发市民抢购米和盐的现象。那一天,广州日报的报料热线响个不停。市民们纷纷来电说在家附近的超市里有许多人抢着买米。
12日晚上,广州日报记者兵分几路,有的去“扫街”看菜市场,有的去采访各部门负责人。了解到广州市粮油盐供应、储备很充足,销售渠道也很畅通,不存在问题。
13日凌晨2时采访结束,记者迅速把有关情况向报社汇报。报社当即决定,在《广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市政府正面辟谣的消息,并当即配发评论《平息谣言恢复正常》!
13日清晨5时,《广州日报》陆续上街,6时左右进入各地报摊。“广州市政府公开辟谣了!看,《盐荒米荒纯属无稽之谈》!”《广州日报》一出街,市民们立即争相购买。广州远郊乃至佛山、东莞等地的市民也纷纷争买当天的《广州日报》。
当天,广州日报社在全市内的所有发报场、发报点陆续断货。报社决定紧急加印报纸,截至下午2时,《广州日报》销量达到180多万份。市内一些粮店把当天的《广州日报》贴在显眼位置。一些农贸市场管理部门干脆将当日的《广州日报》派给顾客。14日,广州米盐供应恢复正常。补货及时运到,市场很快恢复平静。
从2月15日到18日,广州日报持续跟进报道同时,又发表了《百姓知情 天下太平》《引导要及时 整治要果断》《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等一系列评论,以真实、权威、主流的声音,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举措,引导社会舆论回归正轨。
免费派发30万份
《春运紧急服务指南》
2008年年初,冰灾肆虐,广州站一天滞留的旅客最多时高达30万人,面对归心似箭的客流,“平安”成为春运的重中之重。2月1日,广州日报率先叫响口号“平安就是对家人最深切的爱”,呼吁旅客留穗过年。
广州日报从1月29日开始发出“滞留旅客急需市民施援手”的倡议,号召广州各界行动起来,捐钱捐物,帮助滞留旅客渡过难关。此后,每天至少用一个版报道各地政府和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各界踊跃捐助的情形,浓墨重彩地讴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灾精神。同时,记者编辑加班加点制作《春运紧急服务指南》,800多名发行人员在广州站、广州东站等地免费派发30万份号外指南。
在这次前所未有的公共安全危机中,广州日报又一次力担社会责任,彰显党报主流媒体的大报风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蘅、王晓云)
有立场有态度
推出全国首篇非典报道
2003年2月
推出《盐荒米荒纯属无稽之谈》
2003年2月
派发《春运紧急服务指南》
2008年1月
率先倡导“平安就是对家人最深切的爱”
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