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杨信礼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生动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生产力、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肯定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又承认政治的、思想的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于经济基础、物质生产的影响,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恩格斯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
社会历史发展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能把普遍规律作绝对化的理解,认为任何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只是一般规律得以实现的工具,没有自己特殊的道路和方式;也不能只看到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否认在这种独特性和多样性之中所蕴含的普遍性和统一性。由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由于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内部与外部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多重的,由此所形成的可能性空间也是多维的。而社会历史将沿着哪一种趋势前进,哪一种可能性将变为现实,则取决于人的主体选择。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是预成的,而是在人的有选择的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实现的。如果没有主体选择,便不可能有人的认识与实践,不可能有社会历史的发展。
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而是受到历史进程的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是以一定的客观条件为基础、在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多种趋势和可能性空间中进行的。马克思说:“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制约着他们的一定的环境中,是在既定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是决定性的,政治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尽管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正确选择社会发展的道路模式,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规律与选择、统一与多样、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自觉选择和能动实践中促进和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和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充分体现了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的统一、社会发展道路之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若丢掉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不是社会主义;若背离了现代化的共同价值,也不是现代化。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内蕴着现代化的一般规定和共同价值,又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体现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如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国际化等,又立足中国国情实际、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内在规定、本质要求、基本原则、战略道路上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活的灵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不仅要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共同点,把握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普遍原因和根据,还要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揭示其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并据此找出解决具体矛盾、具体问题的适当的办法。毛泽东同志指出:“共同点与特殊点都是要紧的,而特点尤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指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有14亿多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世界上迄今为止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不到10亿人。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推进和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日益增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现代化、增进人民幸福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条件,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携手并进。
与这些基本特点相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这些重大原则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根本方法途径。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团结凝聚全党和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证。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道路、基本遵循。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力量和价值追求。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活力源泉。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
党的二十大为党领导人民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指明了方向道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也必将继续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