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早防早诊治 血管通畅不会堵

   广医一院肺血管病亚专科临床部负责人刘春丽教授
   广医一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
广医一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鲁明军教授
广医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一区副主任医师谢展鸿
老年人要注意健康,日常要监控血压、血糖等。(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近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大坦沙院区举办的世界血栓日大型科普讲座上,由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多位专家组成的南山名医团从多个角度为公众详解血栓的危害,并一一支招如何早防早治。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茹志娜、韩文青

  刘春丽:长期久坐少动 栓塞症风险倍增

  广医一院肺血管病亚专科临床部负责人、主任医师刘春丽提醒,长期久坐少动的不良习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她介绍,60%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在长时间住院期间或出院30天内,患者卧床时间久、不愿意活动。因手术或骨折创伤而行动不便的患者是高危人群。长时间久坐不动的人群也应警惕,她引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提醒说:每天长时间久坐不动,发生栓塞症的危险增加2~3倍。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而当静脉血栓由于某种原因脱落,顺着血液流到肺动脉或心脏血管,造成堵塞,严重时可致命。

  如何才能远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威胁?

  “关键是要‘动’起来。”刘春丽提醒大家,日常不要久坐不动。临床上,有年轻人长期久坐少动、爱打通宵游戏,也有打麻将上瘾的老年人一坐几个小时不起身,结果因静脉血栓脱落发生意外。

  她特别提醒:年龄大于6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或中风等人群,除了遵医嘱接受规范治疗外,日常应适当运动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术后患者应在安全前提下尽早下床活动,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王海洋:孕产期腿肿莫大意 及早排查血管风险

  “腿肿别大意,也有可能会致命,而且危险常常发生在不经意之间。”广医一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透露,该科门诊将近2/3的病人是因腿肿来就诊的。其中,孕产期腿肿的妈妈并不少见,有些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惹的祸。

  “其实,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可贯穿整个孕产期。”王海洋引用一项调查结果指出,每100个孕产妇中就有2人可能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孕妈妈患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5倍,而且孕晚期的风险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分娩后前3周风险达到高峰,“所以坐月子期间更不能大意。”特别是年龄大于35岁,或是患有静脉曲张、怀有多胎或者胎次≥3次的孕产妇更可能患上静脉血栓栓塞症。

  除了孕产妇,接受髋关节、膝关节等外科手术或有外科创伤需较长时间卧床,或服用癌症化疗药物、口服避孕药等雌激素类药物的人群,有些也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比较隐蔽,不易觉察。如果血栓转移到肺部,严重的可致猝死。”王海洋提醒,如果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增高、皮肤发亮呈青紫色,或是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咯血、胸痛,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早到医院血管外科排查。

  “不过,高危人群也不用慌。”王海洋介绍,目前广医一院血管外科采用由钟南山院士团队研发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进行无痛无创的早期筛查。一旦确诊,可视病情轻重程度选择通过抗凝药物有效抑制静脉血栓的蔓延,或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介入治疗及时溶栓、除栓,必要时还可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治疗。

  鲁明军:长期熬夜抽烟 小心急性心梗

  38岁的阿华(化名)有一天半夜突然感到左胸口剧痛,大汗淋漓,马上去医院看急诊,结果查出血栓已经堵住了心脏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广医一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鲁明军主任医师详细询问后了解到,阿华长期熬夜,晚上久坐犯困,为了提神他就一根接一根抽烟,已有十年的抽烟史,30岁时便患上了高血压,一年前又查出糖尿病,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成为其心脏血栓发生的“幕后推手”。

  鲁明军分析,除了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重油、重盐、高糖、爱吃夜宵甚至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易致血栓发生,若危及心脏有可能导致急性心梗。另外,日常运动过度和运动不足同样易致急性血栓发生。而本身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糖尿病等基础病者更是高危人群,一旦出现难以忍受的胸闷胸痛、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甚至突然晕倒,或是糖尿病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冠心病患者胸痛明显加重且时间明显延长、吃药效果差,都应高度警惕。

  “血栓堵住心脏血管导致急性心梗,分分钟可致命。”鲁明军提醒,一旦身边有人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刻拨打120,到医院紧急取栓或溶栓。预防方面,他提醒日常要管住嘴、迈开腿、稳情志、遵医嘱。

  管住嘴:除了戒烟限酒,日常饮食宜低油、低糖、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少吃零食,不吃夜宵。

  迈开腿:适度运动,运动过度和不足都不可取。

  稳情志:不熬夜,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畅,高血压患者应防情绪波动影响血压控制。

  遵医嘱: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应早防早治,遵医嘱规范服药控制好病情。

  谢展鸿:肿瘤患者血栓风险比常人高4.1倍

  “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1倍。”广医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一区副主任医师谢展鸿指出,大约4%~20%的患者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比普通人高出4~7倍。而且,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死亡率高,是肿瘤患者的第二大直接死亡原因,仅次于肿瘤本身。

  谢展鸿分析说,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其中,与肿瘤相关的因素是一大类,像脑肿瘤、肾肿瘤、胰腺癌、胃癌、肺癌等患者,以及病程到了晚期、恶性程度高,卧床时间多、活动减少的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会明显增加。此外,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释放自身生成的促凝因子,或刺激内皮细胞等释放促凝因子,导致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样可加大发生血栓的风险。

  那么,肿瘤患者该如何防治血栓呢?谢展鸿建议,术后的患者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可穿加压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腿部,不要长期保持固定的坐、卧姿势,身体好转后应尽早下床规律活动。饮食上应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预防性的药物治疗。

  谢展鸿引用一项针对8014名肺癌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分析其中180例发生肺栓塞的患者中,没有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只有半年,而同时接受肿瘤治疗和抗凝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可达30个月左右。

  “所以,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预防血栓的形成。如果查出合并有血栓,应遵医嘱‘癌栓同治’,才能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谢展鸿强调。

 
     标题导航
~~~
~~~专家提醒:老人种牙,这些误区不可不知
~~~专家:针灸在缺血性脑卒中全周期应用的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中医名家谈~~~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A3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A4版:要闻
   第A5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A6版:要闻
   第A7版:穗月留声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文化·体育
   第A14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早防早诊治 血管通畅不会堵
缺牙及早修 种牙有讲究
针灸早期介入中风治疗 有助康复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