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梁颖怡、杨卓颖摄影报道)记者昨日从顺德区教育局获悉,在日前结束的第二届佛山市中小学教学能手大赛中,来自顺德区的教师们斩获佳绩,八成多参赛教师获得“佛山市教学能手”称号,成绩令人瞩目。
八成多参赛者获评教学能手
佛山市中小学教学能手大赛是一场关于佛山教师水平能力的“大练兵”,顺德区176名选手在44个学科的比拼中获得23个第一名,占全市53.49%,其中153人获评“佛山市教学能手”,占参赛教师的八成多。顺德以绝对优势领跑佛山。
据顺德区教育局介绍,自今年2月初接到比赛通知后,顺德区教育局精心组织开展顺德区区赛。3月起,顺德区各镇街教育办、区属学校积极准备,按照区教育发展中心的有关要求开展镇街、区属学校初赛,选拔出本单位最具竞争力的教师上送区赛。
在区赛中,各学科比赛形式多样,第一环节以命题解题、时事开讲、文本解读、专业技能展演等体现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项目为主。第二环节则主要考察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教学设计、现场授课、模拟课堂、说课展示、演讲答辩等。根据佛山市的要求,在区赛中,多个学科各决出4名选手代表顺德参加市赛。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梯级体系
据顺德区教育局介绍,此次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备赛团队的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例如,顺德区高中学科教研员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名师示范、议课磨课、赛前练兵、大赛模拟等一系列活动,为参赛选手的成长搭建舞台。
搭建梯级成长路径,培养更多好老师,顺德一直在实践。当前,顺德区教育局把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为一项重大任务,一手抓人才培养,一手抓人才引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顺德按“入职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育家”的梯级路径,完整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梯级体系。另外,该区还全面实施“青蓝”“骨干教师”“名师”“教育家孵化”工程,建立评审认定、履职担责、周期培养和表彰激励四位一体的教师发展保障机制。
对于新教师而言,该区以每年评选150名区教坛新秀为抓手,力促青年教师培养出成效。在骨干教师培养上,顺德区同样搭建平台,促骨干教师成长。在培养名师上,该区还评定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开展传帮带活动,带动了全区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育家孵化上,该区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高端平台,推进多个区一级“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孵化培育优秀教师。
北滘深业城幼儿园教师沈妙纯——
倾注时间心血研究学习优秀案例
来自顺德区北滘深业城幼儿园的教师沈妙纯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出彩的教研经验,在本次赛事中收获了“佛山市教学能手”殊荣。
去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沈妙纯来到顺德工作,当上一名幼教。沈妙纯告诉记者,为了备战这一赛事,她倾注不少时间和心血研究、学习优秀案例。
“我是一名研究生,理论虽比较扎实,但在实践上还欠缺了一些经验。”沈妙纯称,为应对赛事中的说课、游戏点评环节,她查阅了非常多的优秀案例,并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融入一些新技巧、新思路。“例如在说课环节中,前期我仔细将语言类科目说课进行分类,如谈话、阅读、故事、辩论等,我试图将每一个领域核心经验吃透,有的放矢备赛。”沈妙纯说。
顺德一中教师卢碧妍——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活动主题
顺德一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卢碧妍同样在此次“练兵”中斩获了“佛山市教学能手”的殊荣。昔日,她从未涉猎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设计和比赛,适逢今年比赛的契机,她勇敢尝试报名参赛。
备赛过程中,她用心领悟学生发展需求,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探索跨地理、生物、历史、语文和通用技术等学科的主题活动,并结合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的案例,充分准备教案,展示自己的能力。
最终,她凭借“立意深远、实践性强、跨学科可行性高、图文排版美观工整、主题活动案例要点齐全、逻辑清晰”等优点,从区赛到市赛一路收获高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