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的战略前沿不断探索

黄埔:向“高”攀登 迎“新”前进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已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优美的生态和活力的科创气氛相得益彰。图贾自豪 摄

  沿着广州黄埔大道飞驰,望黄埔港千帆满江,看黄埔军校静静矗立……黄埔的每一处文化景观,都荡漾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翻开此前的报道,这里是备受推荐的寻迹历史目的地,蕴藏老广味道的老城区。

  如今人们提及黄埔,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高新科技、人才高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影响力已走出人文历史范畴,在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的战略前沿不断探索。

  向“高”攀登,迎“新”前进!它像一个丰富的多棱镜,折射出五彩斑斓的社会图景,映射出奋斗者的前进脚步。

  文/何瑞琪

  经济:科技创新“出圈”

  多年前的原黄埔地图,还是广州东部沿珠江两岸发展的一小片。自2015年与原萝岗区合并后,黄埔区面积扩容到484.17平方公里,从此拥有了广阔的发展腹地。

  并区后短短数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GDP迅速跨过3000亿元“关口”,并在2021年首次突破了4000亿元的新台阶,更多经济指标上量质齐升。如今,这里的工业实力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综合实力进位至全国经开区第二,5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国经开区第一……多个“位居前列”的排名闪耀着这些年来的变化。连续4年获国家级投资促进机构奖,2019年从联合国捧回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更是彻底地火“出圈”。

  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体型”越来越优。

  并区后,黄埔区锚定高质量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如今一举打造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汽车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美妆大健康八大支柱产业集群,牢牢筑牢“万亿制造”的“顶梁柱”。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

  这个10年,也是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10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迅速抢占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形成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新势能,全力构建“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科技创新实力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国庆节前夕,国内首条高端专业显示高世代产线——华星光电T9项目在黄埔宣布投产,带来的巨大产业、人才集聚和经济带动效应,加速世界显示产业资源向黄埔集聚助力,推进广州打造“世界显示之都”。令人震惊的是,该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8个月。

  无论是“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还是“铺天盖地”的小企业,都能在这里找到扎根的土壤。作为全国首个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近4万家中小企业的“家”,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投资者从全球各地纷沓而至,见证了其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社会:民生福祉“出新”

  随着“蛋糕”越做越大,百姓“钱袋子”也越来越鼓。并区后的6年,黄埔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2%、10.1%,并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也更加激励人们“到黄埔去”,激发安居乐业、干事创业的热情。随着黄埔的“出圈”带来人才虹吸效应,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桩桩件件,都是成为人们最关切的问题。

  以百姓之心为心,为民生之安为己任。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民生基础设施不断“出新”。

  教育资源不均衡曾是黄埔一大民生“痛点”。新黄埔区成立以来,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加超4亿元,络绎不绝的新校“开张”见证黄埔教育事业“脱胎换骨”。就在今年秋季新学年,黄埔区有12所学校(校区)落成开办,新增学位2.3万个。同时,黄埔基础教育集团增至13 个,覆盖60所学校,占全区学校一半以上,标志着整个区域教育走向优质化、均衡化。

  更难得的是,许多新建学校与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为邻,学校借力创新资源,组织学生们去走访、讨论,开辟了全新体验的“第二课堂”。

  医疗和教育,一是民生之需,一是民生之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已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不甘于人后。目前,黄埔已实现南中北三大片区三甲医院全覆盖,织密“人民健康”之网。这里还启用了内地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打破内地与港澳地区在诊疗服务、用药习惯和医疗报销等方面的差异,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一体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黄埔把建设文化强区,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和“五年大变化”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并区后的6年,黄埔修缮了文化保护单位108个、历史建筑3.5万平方米,“图书馆之城”建设达到了每7000人拥有一个图书馆的全国领先标准……文化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生态:环境打造“出彩”

  作为广州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黄埔有着多彩的自然景观,植被郁葱,山脉绵延,水系丰富。

  为了守护好城市的“一抹绿”,黄埔把古树名木“种”进电子地图里。据悉,仅黄埔区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数量就有5208株,约占广州市古树名木总数的53%。该区应用三维GIS信息技术,建立一树一档“一张图”,全区古树全部纳入古树名木电子地图系统,实现古树名木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保护天空的“一片蓝”,黄埔在全区17个街镇中建成国家标准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成为全市首个完成“一街一站”的区。全国领先、规模最大的氢燃料电池泥头车落地示范运营项目在此运行,建立VOCs排放企业特征库精准防治大气污染……黄埔不断探索和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引入新科技、新技术、新手段,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常在。

  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也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生命线。

  黄埔在超大城市里极力打造诗意栖居的港湾,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深入创建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隆平稻香园、纳米水乡、莲重燕蟹等6条新乡村示范带,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5亿元。

  从阡陌桑田变为产业高地,科技与生态比翼齐飞,城市与乡村同频共振,知识城正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引领周边乡村连片振兴,唤醒了土地沉睡的资源,一个个百年古村连点成串,成为黄埔新乡村示范带崛起的底色,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游玩。

  位于知识城中部的迳下村,或是最典型的缩影。截至2021年年底,该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416万元,总存款1500万元。常住人口1200人的村子,现在有1/4的人留在村里工作。“迳下村再不是过去的‘空心村’了。”知识城集团党委副书记彭月梅说。专题

 
     标题导航
在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的战略前沿不断探索~~~
蘑菇物联:为工业设备产业链创造可测量的价值~~~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喜迎二十大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我们这10年④
   第A5版:我们,奋斗!
   第A6版:我们,奋斗!
   第A7版:我们,奋斗!
   第A8版:我们,奋斗!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大树底下听古仔 21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砥砺奋进 继往开来
   第A14版:都市新闻
   第A15版:文创·闲情
   第A16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黄埔:向“高”攀登 迎“新”前进
工业互联 制造变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