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新职业需要“人才孵化”护航

杨博

  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8日举办的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已于近日完成修订工作。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新版大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总职业数达到1639个。(9月28日新华社)

  此次大典修订工作是自1999年颁布首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以来的第二次全面修订。作为支持和规范新职业发展的总依据,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新版大典”)对增强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带动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如今,新职业已经成为就业“蓄水池”。然而,人才市场供需两端竞争态势都在加强。新职业群体诞生之后,难免存在“成长的烦恼”。尤其是青年群体,在从业过程中也会担心:新职业发展稳定性不够,社会保险参保率不高,职业前景缺少长远规划,教育培训尚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着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发展空间。

  那么,如何才能让新职业群体安心发展?答案是人才培养和人才保障必须跟上职业发展的需求。首先,加快制定国家标准。职业标准的认定关系着新职业的身份问题。“新版大典”首次标识97个数字职业,实际上就是为这些新职业“正名”。接下来,还要广泛征集新职业标准或职业评价规范,组织好相关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引导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其次,加强监管。执行职业标准不走样,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譬如,依法依规对新职业培训实施严格监管,防止新职业考证“变味”,促使规范化的职业评价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和社会效益;在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要强化对平台型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对数字职业从业者的规范管理。

  再次,强化培训。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帮助新职业群体处理好“成长期”“转型期”的阵痛。譬如,把新职业及时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泛开展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加快建立新职业与教育培训专业(项目)的对应指引,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质量。

  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人才孵化”工作,新职业才会不断为新产业、新业态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喜迎二十大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穗月留声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化·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DGA14版:生活圈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见贤思齐,对标先进改革创新
织密交通网,发展更给力
“青少年模式”,好经别念歪
莫再被考研“协议班”忽悠了
电子烟告别“野蛮生长”
让网络辟谣跑出“加速度”
绿色低碳成简约生活关键词
新职业需要“人才孵化”护航
潮玩文化,潮在何处